向IOT看齐,小米消费物联网四大价值能否影响资本市场估值?

王吉伟
关注

小米IPO,整个互联网圈都在关注。

作为一家硬件公司后起之秀,雷军却不愿意外界将其视作一个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多次申明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这个说法,应了小米常说的“铁人三项”商业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其IOT平台构成了小米的消费物联网。

可以说IOT是小米一直在重点经营的,只是早期没有规模效应,在2017年有了亮眼的财务数据,才被拿出了重点渲染。而在接下来的经营中,小米则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怎么能看出来呢?

据招股书,小米计划将30% 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在这组数据中,其实小米是将手机、电视、音响及更多品类的智能硬件都囊括在了IOT之中,占了60%的资金成本。所以,包括硬件研发在内的物联网发展,将会成为小米IPO之后的重要方向。

为什么要重点阐述IOT呢?道理很简单,从招股书透露企业风险以及未来发展空间来看,小米只有将主要故事放在其消费物联网的价值讲述上,才有可能让资本市场给予其更高的估值。当然,IOT不只是面向资本市场,这种商业模式对于小米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伟哥认为小米消费互联网至少有四大价值,可以支撑资本市场给予小米的700-800亿美元估值。

变现价值:几年后IOT毛利有望超过手机收入

通过招股书可以看到,小米手机毛利润并不高。2017年,硬件和高性价比的手机销售额占到了小米总收入180亿美元的91%,只贡献了8.8%的毛利率。2017年,小米智能手机平均毛利只有78元,而IOT与生活消费品毛利为11元,互联网服务毛利则为35元。这三项的2017年总收入毛利分别为71亿、20亿、60亿,其消费物联网平均毛利只有11元,但其总收入毛利已达20亿。

按连接数量计算,2017年小米的消费级IoT 硬件全球市场份额为 1.7%,以绝对数量位居第一,身后则是苹果 0.9%,亚马逊 0.9%,三星 0.7% 和谷歌 0.6%。目前为止,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 IoT(物联网) 平台,连接了超过 1 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这意味着,如果小米IOT连接数量增长的足够快,2-3年后其毛利很有可能超过手机的收入。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变现价值。前提是基于IOT连接数量的增加,数量越大,后面的变现价值越大。所以,小米才准备IPO融资金额的60%用于IOT建设。

替代价值:IOT未来规模效应收入或会替代手机收入

小米IOT目前的量级只有1亿,但是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一但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这个收入绝对能超过手机,使得手机不再是决定小米毛利润的主要业务。而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手机在小米IOT战略中的位置会下降,主要是因为AI的广泛应用。

小米的“小爱同学”上线时间并不长,目前的激活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一但AI语音成为IOT设备的主要控制形式,小米生态体系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更低,手机业务的发展对小米生态的影响也会逐步减小。

这也是小米在截至2017年底净负债1272亿元及累计亏损1290亿元的情况下,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物联网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仍旧能够获得高估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来看,这个价值可能更多的是说给投行看的,但在未来随着IOT体量的增大,很有可能出现IOT业务收入>手机收入的格局。如果IOT在未来成为小米铁人三项主要盈利来源,则足以弥补其手机业务存在的各种风险与不利因素,从而能让市场给予小米更高的估值。

流量价值:用底层硬件来控制流量

事实上,在互联网公司的定位上,从小米诞生开始,雷军就意识到了小米的生意要以纯互联网模式来运作,是无法成功的。互联网生意本来就是流量的生意,小米根本无法与BAT这些巨头增多流量。所以,在商业模构思上,小米采用了逆向思维:既然无法拿到既定的互联网流量,但我可以从基础做起。小米将目光瞄向了构成流量的最底层,智能硬件,早期也就是手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