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入局,智能家居下半场迎来人与机器争夺战!

品途商业评论 中字

更像机器还是更像人?

几个月前,福州的陈女士在一家儿童用品商店给孩子买了一个早教机器人。令她惊喜的是,这款机器人让她的孩子爱不释手,孩子除了和它进行语音互动,让它讲故事、唱儿歌,还学着可以自行DIY编制机器人的舞蹈动作。

“现在早教课程价格不低,许多早教课程一节要 200 元左右,全套下来价格要 2 万元以上。”陈女士说,而早教机器人贵的不过几千元,便宜的只要 800 到 900 元,价格上更好接受,而且加载了早教课程,可以在家实现一部分早教功能。

火热的儿童经济,庞大的早教市场,正吸引着各路资本涌入儿童机器人赛道。各路资本对机器人市场入口的抢占,正在风起云涌。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看好在产品研发领域具备良好商业嗅觉、以产品经理导向、深入挖掘需求场景的企业,例如优必选、康力优蓝、未来伙伴等。”广发证券分析师在品途商业评论的采访中说道。

品途商业评论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儿童机器人在外形和硬件设计上都大同小异:圆胖的身体、一个屏幕、一个摄像头、一个安卓系统、高级一些的带有声音定位技术。

如此高的相似度影射出的是行业准入的门槛之低。那么,如此同质化的功能背后,机器人价格为什么会有几十倍的差距?

品途商业评论就此采访了进化者机器人CTO林贺,其公司推出的机器人小胖售价高达18, 888 元,堪称业内最高价。

当被问及敏感的价格问题,林贺笑笑说,“机器人的含金量取决于它是更像机器还是更像人。”

“我认为关键在于互动性。当下,小胖的智力水平和三到四岁孩子差不多,它可自建家中地图,并根据语音指令避开障碍物、自由走动,在电量低于20%时,它还可以自动回到充电桩充电。此外,小胖可以通过用户的语音来判断其情绪状态,会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来表达,哄小朋友开心。”

同时,林贺提到,内容质量也决定了儿童机器人的价值。“小胖目前的课程教材内容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体系,共有 386 套课件。课程中甚至包括情商课,这也让它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这便是邱楠反复强调的“人性”。在品途商业评论的采访中,他提到,“我们希望消费者可以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的机器人,把它当作真正的玩伴,看不到就会想念,也会担心它在家安不安全、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这大概和老母亲们的蛙儿子差不多吧。”

战火始从音箱起

在华强北步行街旁的多个数码市场内,那些曾经陈列在柜台上的“主力”智能音箱产品,被不少商家放到了靠后的陈列架上,落上尘埃。

“没办法,没牌子不好卖,卖出去也会找回来。”一家数码店的负责人说,“市场里热推的智能音箱,大多都是有品牌和知名度的。而不知名的‘便宜货’基本无人问津。”

智能音箱本该是一场只属于巨头的游戏。

十大智能音箱产品盘点(制表:品途商业评论)

但商界竞技的看点往往源于未知,在智能音箱的战场中,总有些逆天改命者,值得敬仰。

“你这个东西为什么卖这么贵?”

被拿来与马云倒贴十几亿砸出的“ 99 元”天猫精灵作对比,大概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会遭遇的尴尬。

“我没有卖那么贵,研发和物料都是有成本的呀。”

阿拉的人工智能有限公司CEO黄海彦平静地解释道,创业企业不仅仅是没有资本卖得便宜,而是即便卖得便宜也没有品牌影响力让用户买单,这才是最头疼的事。

然而,随着众多巨头入局,毋庸置疑的是:智能语音是个特殊的时代,从第一开始就注定不凡。回顾过往,键盘时代最早只有当时的“小公司”IBM,功能手机时代亦只有循序发展中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

即便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苹果,最初也远远不算是个巨无霸,只能说是一个潮品牌。换句话讲,每个时代的萌发都是依靠小型创新企业做出技术或平台,经历了一片蓝海再到红海。唯独是智能语音时代,一开始就是重磅大咖,是生态级企业。

“创业公司和BAT的玩法一定是不一样的。我并没有想做高端,我们只是希望卖出合理的价格。”

然而,高端定位的挑战,总会有人欣然接下。

与天猫精灵等产品不同,Rokid从第一代产品诞生起,便瞄准了高端的定位。

“这样不仅是为了避免与小米等大厂商的竞争,更是为了追求卓越的品质。要知道,刚起步的公司,如果把售价定在 1000 元以下,是一定做不出好产品的。我们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把控,把产品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

这样,“‘高品质’才能融入到Rokid的品牌基因中。”Rokid产品及技术VP向文杰在品途商业评论的专访中介绍道。

“所以你看,虽然价钱上没有优势,但我们的Alien(Rokid第一代智能家庭机器人产品)和Pebble(Rokid第二代智能音箱产品)卖得其实还不错。”他难掩自豪地笑着说。

向文杰相信,始终拿出好的产品,一方面能够教育消费者,为语音智能类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者认知;另一方面,也为行业竖立一个足够好的行业标杆。

“我们希望可以给暂时还很混乱的人工智能行业一些方向,给迷茫的创业者一些指引,这是造福世界的大好事。”

BAT的推力

众所周知,单纯以一个低利润的硬件设备来讲,音箱并不值得来做。BAT中的任何一家,一年卖出那么几百万台音箱,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稀缺入口却是无价的。

“智能音箱是个很有意思的产品。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架构是未来所有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机器人也好,智能家居其他产品也罢,其实都是智能音箱的拓展。”陈孝良解释道。“比如给音箱加个屏,就成了智能电视;给它放到冰箱上,就是智能冰箱等等。所有看似炫酷的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内核是固定的,就是与人的交互。”

因此,智能音箱是语音交互真正落地的第一款产品。同时,它自带控制中心属性,必然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当下,谁最先凭借智能音箱产品展稳脚跟,谁就将在“物联网”上拥有绝对话语权。

BAT抢夺的正是这样的话语权。

而在BAT的“战乱”中,创业公司依旧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蓝驰创投执行董事曹巍在品途商业评论的专访中提到,“整个市场一定需要整个行业和生态一起推动,这不是一家公司可以解决的问题。BAT自己做不了。”

而对于创业公司,选准赛道仍是关键。“大家之前都在谈论‘腾讯没有梦想’那篇文章。这些大的公司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它对自己能力半径的理解是越来越清晰的。它会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用不同的心态来去对待和扶植这些有机会新的创业细分领域。所以,我是不太担心BAT对创业公司的威胁。”

同时,若不踏入曹巍重点跟进的人工智能硬件市场,做“BAT背后的大佬”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陈孝良创办的声智科技即发力于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定位于和巨头一起合作,一起开拓人工智能市场,并不是赌公司的未来去和巨头竞争。”

陈孝良提到,大家竞争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化,互联网巨头的技术部门可能更关注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判断,而创业公司更关注于技术在市场的快速落地和量产。

这种差异化是决定未来技术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创业公司更注重用户体验,而非展示自己的新兴技术。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