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哪钱就在哪:智能货柜背后的“阴谋”

品途商业评论 中字

智能货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货损

当局者迷,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在智能货柜的布局上,小e微店创始人荣光算是业内难得的“清醒之人”,这种清醒更多体现在他的理性。纵然业内仅剩的几个头部玩家都已开始行动,但小e微店目前只是内部测试,智能货柜尚未商用。至于何时铺设,荣光告诉零售前沿社:“智能货柜是为场景延伸做准备。”

不同的解决方案,一定要跟场景结合起来,不能单纯判定无人货架与智能货柜孰优孰劣。小e微店的场景十分明确:封闭场景+固定人群,在这种特征下,开放货架更为适用。“未来场景延伸,变成开放场景+流动人群,这个时候智能货柜就是最佳解决方案。”荣光一直在强调,“场景和解决方案无法割裂,解决方案一定要跟场景结合。”

荣光直言,无人货架放在流动区域货损必然会高,这是场景不对,不能怪在无人货架身上。无人货架的场景价值挖掘的不够,运营做的不好,替换为智能货柜也无意义。

也就是说,智能货柜也好,无人货架也罢,都必须与场景和用户情况紧密结合,要有高效的运营和扎实的供应链,并不是说无人货架换成智能柜就万事大吉。

对于货损问题,小e微店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精细化运营。荣光强调,小e微店是行业里唯一一家严格控制场景,只有符合其运营模型的网点才会进驻,而不只是单纯地关注网点数量和密度,更为在意网点质量和订单密度。这样,运营就会高效很多。

不可否认,相对于此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开放式货架,智能货柜肯定能够改善货损,但成本相应也上升很多,是否能完全抵消开放式货架的货损成本,取决于后续平均货损率的变化情况。

沈哲明透露,目前不同智能货柜运营公司由于部署场景和配套体系建设的情况不同,货损率千差万别,好的可能很好,差的可能很差,因此还是需要时间进一步了解和观察。

因为时间可以检验各种类型终端的性能情况,同时也可发现不同场景下,不同形态终端的适配性,未来市场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依据场景分层和类型来选择最佳方案。

同早期的无人货架一样,最好的答案来源于市场。

技术赋能数字化运营

5月末,每日优鲜便利购与腾讯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智能货柜解决方案、图像识别、云服务三个层面展开深入合作。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将其解读为,无人零售2.0时代到来,人工智能的赋能成为无人零售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YI Tunnel创始人吴一黎也表示,计算机视觉、智能规划决策等多种技术,能为零售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效率、增加收益:

1. 销售环节:无人支付结算、货架分析、陈列优化、门店/终端监督和选址、消费者行为分析;

2. 供应链环节:销售及库存预测、选品优化、仓储调拨及物流优化等;

3.生产制造环节:智能设计辅助、自动检测、产量优化、机器参数调整、维护预测等。

据吴一黎介绍,截至目前,YI Tunnel 智能货柜已经部署到包括超市发、碧桂园、海航等企业当中。

技术赋能在无人零售行业已经起了头,给了企业实现数字化层面指导线下零售的基础。后续如何真正实现技术赋能,只是一个过程问题,一方面取决于行业市场发展状况,一方面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消费者。

沈哲明认为,消费者的要求越高、需求越强、变化越快,技术赋能对于市场和企业的价值就越得以体现,实现的速度也就越快。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无限放大人工智能和算法对无人零售所带来的影响,因为零售的核心还是要靠人的洞察。“人洞察人,才最为准确,但是人在洞察人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大数据、智能技术和算法来提供帮助,这才会产生价值。”鲍跃忠如是说。

目前来看,智能货柜通用技术有三:RFID、重力感应和视觉识别,每个玩家各有侧重,但视觉识别呼声最高。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在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上发表演讲认为,零售要往自动化、自贩化方式转变,人工智能必将担当重任,未来商品一定能够被远距离非接触识别,机器视觉才是正确方向。

但是,不论哪种技术,如果消费者刻意去挑战规则,不按规范拿取商品,即便是智能货柜也无法进行高效运营。现实情况来看,技术对于线下实际运营还远未达到完美状态,技术的不成熟,也是无人零售企业没有大规模铺设智能货柜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初期野蛮抢占市场,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精细化运营,采集用户数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远远大于技术领先。

另一种想象

场景、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是否会产生另外的化学反应,这值得大胆想象。

朗然资本潘育新提到:“对于资本而言,技术固然重要,但是资本不会过于追究技术的领先性,某种程度来看,技术领先也代表无法落地和商业化运作,这样一来,依旧不是好模式。另外,技术的更新迭代是持续性过程,很容易被新技术超越。”

按照这个逻辑,智能货柜对于货损和亏损改善有限,并且投入成本较高。目前来看,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那么,着眼点真正在哪里?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分众传媒营收达到120.21亿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分众传媒自营电梯电视媒体约为31.3万台,覆盖全国约93个城市和地区以及韩国的15个主要城市。而市场对手华商智汇、华语传媒、城市纵横、亿家晶视楼宇公司利润规模与分众传媒相差较大。

分众是国内老牌楼宇广告服务商,曾经风光无二,但是智能手机的兴起,无可争议地改变了消费的习惯。显然,这个市场还在被打破。

智能货柜与电梯广告相比,很可能是一块屏幕的差别(部分厂商已实现屏幕化),而相对于楼宇广告,智能货柜能够获取高频消费者的数据资产,这是品牌商极为看重的。

可以想象,智能货柜加载屏幕广告是不是刺激广告商的神经,答案是肯定的,跨界永远是互联网逻辑的守恒定律,变现广告不仅可以进行有效传播,更可以帮助快消品企业做高频的新品测。

在谈了这么多零售的本质,很可能,跨界才是无人货架企业和资本方的真实意图,这个场景足够真实有效,足够改变原有的游戏规则。

凯文·凯利曾说,人们的关注在哪,金钱就在哪。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