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缺失商业模式老旧 徒给外人准备大市场
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做了很多应用,但其中的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厂商产品,真正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并不多,做集成的多,原创的少。
各地都想发展物联网,但大多还是跟在别人身后,做一些附加值不高的系统集成和简单应用,看上去投了大量的钱,但大多是系统集成企业赚到,产业布局却并没有获益。
做基础没有做系统集成钱来得容易,但只做系统集成,就会失去基础,就像彩电行业、汽车行业曾经面临的问题一样。
OFweek通信国际据悉,在传感器领域,基本上都是国外巨头垄断,国内少数几家厂商,也大多是在国外的芯片基础上加工,在操作系统、中间件、云存储、云计算等各个环节,中国厂商都居下风,现在的应用很多都是用外资的产品。
这一差距并非短期内可以弥补。物联网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传统IT 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集成。在国外已发展数十年的传感器等领域,中国近乎空白,因此,物联网热潮甚至放大了中国传统IT业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
据CSIP的内部报告,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
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判断,要追上国外先进技术,至少需要5年,也可能更久,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甚至需要15年才可能做得很好。
统一、规范的标准是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物联网标准都还处于研究制定阶段,而且标准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制定过程极其复杂。多年来,中国在许多传统产业方面,由于缺乏标准方面的发言权,致使受制于人。因此,在推进物联网发展方面,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目前我国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研究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传感网领域标准制定的主导国家之一。国际上已成立一个物联网标准研究组,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被采纳,但预计正式的标准要到两三年后才能出台。
在国内,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计划明年初正式成立传感网技术产业联盟,实现标准制定、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跨越发展的整体突破。
OFweek通信国际muler认为,除技术标准外,国内物联网产业目前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待突破。由于产业尚处发展初期,规模经济不够,成本相对较高。研究认为,物联网现在的发展与IT业最初阶段非常类似,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甚至可以达到万亿元级市场规模,但是整个行业目前都在寻找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
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要渗入到每一个行业,进入到相关业务中去,所以商业模式方面每个行业都不相同。目前物联网在行业应用上的示范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等以后形成规范后,价格会逐步下降。作为一项新的技术,物联网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府进行产业引导。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让国人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