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一起解物联网带来的数据洪流之困

与非网 中字

  有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开发者做设计的时候更关注如何界定边缘计算和云计算?采用哪个更合适?英特尔认为,我们有一个共性的技术需要理解和掌握,就是怎么样使计算架构变得更容易被软件定义。不管是什么样的业务类型都可以更灵活的在云端、在边缘侧,甚至在终端节点上运行。如果没有软件定义的灵活性,我要把工作负载从云端迁移到前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芯片厂商角度来说我们要做一个这样的考量。

  网络优化是人工智能运用于边缘计算的关键

  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尚不完备,这就造成目前很多人工智能很大一部分计算是冗余的,如果想将人工智能用到边缘侧,网络优化是一个关键的技术。英特尔的网络优化思路分三个方面:低比特、剪枝和参数量化。

  所谓低比特,在传统的深度学习领域,参数往往是用32比特的单精度浮点来进行表述,但是我们看到,在很多应用场景里,比如在安防领域、机器学习以及机器视觉领域,实际上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英特尔把整个参数的精度在不影响最终的识别率的情况下,从32比特的单精度浮点,转变成16比特的半精,甚至于转变成8比特的整精或者是2比特的整精。随着比特数量不断地降低,存储量和计算量都降低了,这样就可以在原来相对计算能力有限的平台上做更复杂的操作。

  剪枝也类似,如果把一个人工智能的网络比喻成一个树枝,这个树的每个不同的分杈,实际上对应的是不同的检测特征。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关注的特征不一样,很可能这些处理和检测特征对最终检测是没有效果的。对于没有效果的分支,完全可以剪掉,剪枝能够极大地降低计算。

  量化就是参数可以根据它的一些特征做聚类。一类参数可以用相对简单的一些符号或者一些数字来表述,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人工智能对于存储的要求。对这样的优化思路,英特尔在不断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硬件配合,形成很好的互动。

  壮大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

  边缘计算是一个很大的生态,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提供这个产业链里所涉及的上下游所有环节。在这个产业链,英特尔定位自己是一家芯片公司,提供计算、通信、存储所需要的芯片解决方案。张宇表示,“仅凭我们的一己之力不足以实现边缘计算产业的宏大目标,我们需要众多类型的公司和机构来参加,就像各位在ECC边缘计算联盟所看到的,有来自学术机构的参与,有来自政府机构的支持,这样才能齐头并进,才能够真正地让人工智能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让人能够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做到更多以前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边缘计算需要芯片,但是光有硬件还不够,还需要软件进行配合。张宇提出,“我们还为用户提供围绕芯片相关的底层软件和中间件元素。利用我们提供的零件能够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开发它们的相应产品。”目前英特尔与华为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已经达成了合作,华为刚发布了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边缘网关产品AR550i,利用这个产品,华为在整个产业链起到ODM、OEM的角色。在本次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峰会上,英特尔联合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展示边缘计算测试床——智能机器人,目的是验证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方案在实际系统中的工作效果。

  张宇强调,“我们对于垂直行业的认知肯定没有行业合作伙伴那么深,在这方面我们和他们之间是很好的配合作用,我们提供解决方案,他们提供他们的应用方案,大家一起构架满足特定垂直行业要求的整体方案来加速它的落地。英特尔除了可以在边缘计算的节点持续做研发外,还具有云计算的能力以及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上的能力,我们可以更宏观、更整体的服务于整个行业的需求。”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