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权益难保障
智能快递柜进入城市街道和社区后,以其安全、便捷、高效的特质,给民众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
然而,智能快递柜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除了面临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外,还面临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法律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比如,快递员未经同意将包裹放进智能快递柜,用户收不到取件码而无法取件,快递包裹存放“被动”超时产生费用,寄存期间的丢失损坏等问题,最易失联的“最后一公里”由谁来守护?
中消协发布的《快递服务体验式调查报告》展示的经典案例中,显示快递员未经电话联系就直接将快递包裹放入智能快递柜,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频频发生。
其实,在2016年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智能快件箱投递服务管理规定(暂行)》中就曾明确提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前,应当征得收件人明示同意”。
同时,还规定了寄件人交寄快件时指定智能快件箱作为投递地址的,可直接将快件投递至指定的智能快件箱。收件人未明示同意采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快递服务合同约定的名址提供投递服务。
在收件人知晓的情况下,快递包裹放入智能快递柜中。丰巢快递柜客服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快递包裹放入快递柜以后,收件人会收到短信提醒,取出后也能收到短信通知。另外,如果手机关注并且注册快递柜的微信公众号,就会收到微信推送的收件和取件提示。
然而,一旦填错手机号,收件人就无法接收到取件码,拿不到快递包裹。该丰巢客服人员表示,投递该快件的快递员会同步收到快件的状态信息,可让快递员回到快递柜,输入个人手机号码等信息,将延迟快件取出重新投递,输入正确的收件人信息。同时,该客服人员表示,首次投递后,收件人未能及时提取的,快递企业应将快件取出,联系收件人后,再次提供投递服务。
目前各大快递柜的收件服务对消费者大都免费,个别快递柜会收取费用。如果快递包裹在收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放入快递柜,或者因号码错误而无法收到验证码,进而导致快递被动超时而产生费用,又该由谁埋单?
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试点超时存放快递收费,消费者心存不满。如果因为未收到通知产生的快递包裹超时费用,也有消费者埋单,显然不合情理。未来还需要寻求与快递企业的合作。
破解难题再出发
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风投企业,都盯上了这块诱人的市场蛋糕,曾经大肆进行圈地运动。相关人士称,目前智能快递柜处于行业早期,竞争激烈,所以,如何构建可行的盈利模式,推进良性竞争,让智能快递柜行业良性有序地发展下去,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首先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未来会不会对快递员和收件人收取费用,来弥补损失?
丛屹认为,不对收件服务来收取费用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要求,向终端免费提供服务也是大数据物流的基本特征,否则,难以在替代传统快递的过程中顺利推进。
但是,刘璐认为,未来是很有可能向收件人收费的,或者提价后由快递员端和取件人分摊。关键还是在于培养人们的使用习惯。比如现在有的小区,物业办公室已经不提供快递代收和存储服务,只有智能快递柜和菜鸟驿站这两种选择。那就不排除以后取件人不得不接受付费使用智能快递柜。
其次,智能快递柜如何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智能快递和其他如打车软件、共享单车一样,也会出现一轮从竞争到整合的过程,这是必然的,取决于谁先找到最为消费者接受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丛屹说道。
他认为,智能快递柜需要形成新的盈利模式。他表示智能快递柜与小区物业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收费关系。智能快递柜的发展模式,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的快递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实现,而是通过“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通过大数据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价格更加低廉的有效服务,才能最终为消费者真正接受,形成新的盈利模式。
谭小龙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丰富智能快递柜的功能,让智能快递柜发挥的价值超过企业和用户需要付出的成本,广告增值服务就是开发的新功能之一,例如还可以将智能快递柜开放化,提供用户暂时存储功能,抛去智能快递柜的“快递”属性,让应用面扩大,产生新市场。
刘璐表示,目前智能快递柜的确还处于冲流量的“布局”阶段。但随着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智能快递柜,其布局后的垄断地位将具备一定的定价能力,未来使用费是可能涨价的。而且智能快递柜其实具有较好的广告平台价值,这一点尚待挖掘。
那么,如何才能在行业竞争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呢?
刘璐认为,智能快递柜要想持久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看谁“跑马圈地”的市场覆盖范围更大,进驻更多的小区;二就是看各自的硬件和运营成本。快递直营、电商直营、第三方直营这三种类型各有优势,相对最灵活的可能是第三方直营,因为其可以对所有的快递公司和所有的电商开放,理论上说市场更大一些。
谭小龙补充道,规模是未来维持盈利的第一要素,分散的智能快递柜资源不能有效地产出商业价值,因此阵营可以有,但是阵营内需要实现统一,即只有快递直营、电商直营、第三方直营内部最终形成2-3家大型企业才能有效地集中市场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其次,必须牢牢把握区域资源,避免其他阵营在区域市场的入侵,保证阵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