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注于交通信号优化服务的从业者,从事信号优化工作也有些年头了。信号优化从边缘到主流,从配角到热点,也不过是这两三年的时间。个人感觉2017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是国内信号优化工作冲出跑道即将加速起飞的一年。对已经过去的2017年,我有些零乱的个人体会与同行共享。
需求更明确,政策更明确,立项更有依据
2017年以前,我们在推广交通信号优化服务时经常遇到的尴尬是用户的不理解:“交通信号优化服务是什么?是卖信号机?还是卖软件?”但是到了2017年,能感受到很明显的变化,用户对交通信号优化服务的需求变得很明确了,不少地市的交管部门对交通信号管理和优化有自己清晰的想法,知道想要的是什么,能够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要感谢公安部的高屋建瓴,2016年5月,公安部交管局发布了“230号文”后,政府购买交通信号优化第三方社会服务有了明确的政策文件支持,各地方交管部门采购交通信号优化服务项目的立项成功率有了很明显的提高。2017年底,公安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发布了的《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将对城市交通畅通进行考核,而路口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环节,对信号优化而言,这个文件又是一个推动信号优化项目立项的法宝。
市场进入增长期,产生现象级的项目
2016年5月公安部交管局发布了“230号文”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行业会议交流、交管系统内多场正式的培训,以及诸多信控微信群的线上交流,使得各地交警对交通信号优化服务都从“不了解”快速转变成“想尝试”。市场从培育期,逐步进入发展成熟期。2017年市场开始增长,虽然增长速度有限,但相比2016年,信号优化落地项目明显增多,深圳、济南、自贡、平遥、大理等不同规模的城市,都出现了信号优化项目。这说明,购买交通信号优化服务不再是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专利,是2017年信号控制领域的现象级项目。
这些现象级项目,不仅代表着不同类型城市的需求和做法,在预算方面也不约而同的有所提升,对行业健康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权威评价和行业标准的呼唤更迫切
在2017年交通信号优化服务推广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多的疑问是:“怎么评价信号优化做得好不好?”
实际上,这也是行业一直以来的痛。没有权威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构,交通信号优化服务难以形成漂亮的闭环,无论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行业的技术提升,都是非常大的阻碍。在2017年多次信号控制相关会议和线上非正式交流中,该话题都是热点。
其次,之前业内各信号优化团队所提供的交通信号优化服务具体内容和具体做法相差非常大,但2017年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团队之间相互学习加快;用户提出需求时也在相互参考,都在参考一些信号优化工作比较出色的城市的模板。发展到今天,行业对出台交通信号优化服务标准更加迫切,标准的出台,可以保障“老老实实干活”的团队,淘汰“偷工减料”的害群之马。
取费水平逐步提高,但还未能支撑行业健康发展
2017年,交通信号优化项目的取费有了明显提高。众所周知,交通信号优化取费低是被诟病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但这是行业发展早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在用户和从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各地信号优化项目的取费标准有了明显提升,比如广东、浙江以及西南省份一些城市的预算已超过2万/路口/年。
但全国的平均取费还没达到这个水平,特别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远低于平均水平,这样的水准无法支撑行业的健康发展。取费过低无论是长远还是短期,都是“百害无一利”。长远来看,行业留不住人才,企业无法再投入研发,服务水平越来越低,行业可能最终消亡;短期来看,表面上用户好像少花了钱,但实际上,用户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中标单位没有足够的人员和配套投入,最终项目就做“烂”了,烂尾的例子已经在前两年一些预算过低或低价中标的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衍生需求已经产生
采购交通信号优化服务,对于交管部门来说,最直接的改变是“有了一个长期驻点在当地的技术团队”。这和以前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三个月来一次”、“提出需求后两个星期才来人”的技术咨询模式有本质的区别,交管部门有了一支“一起上班”、“随叫随到”、“贴身服务”的专业技术团队。
正是因为“随叫随到”,逐步产生了一些衍生的需求。这些需求是交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繁琐的、难以专注的去做技术工作,比如图纸审核、标志标线排查、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区域交通组织等等。因为琐碎,这些工作很难专门立项请咨询单位来做,自然成了驻点团队的衍生工作。这或许是交通信号优化服务行业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Hi, 互联网+交通信号
“互联网+交通信号”不是2017年才出现的,最初,行业视其为“洪水猛兽”。2016~2017年,各互联网企业在全国疯狂圈地,借社会舆论大力造势,信号机、信号控制系统、信号优化服务都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大数据”、“人工智能”无所不能。
然而洪水猛兽来得快,退得也快,而且退的速度比“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影响都要快,这是由于交通信号控制具有“立马见效”的特性。交通信号控制的好坏太容易看出来,一个方案下发到路口,根本不用等半个小时,两三个周期就能看出效果好坏,不是一件“容易忽悠”的事。狂热过去后,“能不能真正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才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洪水”逐渐退去,“传统”从业者也开始放松地尝试和“互联网+交通信号”Say Hi了,Say完Hi后,就可以拥抱一下了,最终落地还是得靠“传统”从业者的。寻求“传统”和“互联网+”的真实结合点,踏踏实实用好原来被“吹大了”的大数据,也许是整个行业下一阶段共同的目标。
信心满满,一步一个脚印
对于2018年,作为一名专注于信号优化工作的从业者,个人对行业和对自己所在团队的发展都是信心满满,相信新的一年会有更多现象级的事件和项目出现,推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团队也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与志同道合的前辈和同行们一起,为行业健康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