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先行 区块链恰恰要逃离“颠覆”和“雄心”

潇湘财经
关注

实践先行,区块链恰恰要逃离“颠覆”和“雄心”

近来,人民日报发文,两会关键词中也不乏区块链的身影,这股热潮显然不是一阵喧嚣,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

然而,如果说传销还需要劳心劳力洗脑,借区块链概念发行数字货币“捞钱”就成了完全的空手套白狼,市面上甚至出现了“大佬名人站台、传播平台造势、发行方编故事,三方瓜分利益”的奇特“空气币”生态。

对凭空敛财的本能反感、对投机行为的复杂心理、对新生事物的固有抗拒,“空气币”肆虐后,公众对区块链的不信任达到顶峰,也引发喋喋不休的争论,从“三点钟不眠”开始,一波又一波的论战就未停止过。

事实上,比特币神话让大众过多地关注到数字货币本身,而看看大佬互联网企业已经默默进行的区块链成功实践,与其无休止地争论下去,相关从业者更应该共同思考在非数字货币领域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区块链项目这个现实问题。

实践先行,“好”的非数字货币区块链,在技术实践与业务实践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区块链规则下,技术实践有三个被忽视的应用要求

 在趋势还没有成为现实前,区块链仍然有很强的技术门槛,比特币、以太坊让数字货币发行可以照搬照抄,而非数字货币的实践却没有现成范式,只有通用的注意点。

1、区块链的应用更多是双向的

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意味着首先区块链项目要完成公认的信息记录准确性,在纯数字业务方面,例如国际跨行结算,保证公认的准确就可以实现区块链的目的和价值。

但是,非纯数字业务由于节点除了信息记录(被动接收),参与者还负有信息对外交互(主动发出)的职责,记录的准确性就成为了最低要求。

例如,被广泛赞誉“有温度技术”的腾讯“公益寻人链”上,参与的各个寻人平台除了分布式共享和记录整体失踪儿童信息,更需要实时交互信息进行全链比对,“公益寻人链”背后有一个复杂的双向机制来保证“打破信息壁垒”不是一句空话,否则它就和一个整合的数据库没有大的区别。另外,IoT+区块链的实践也被重点关注,例如斐讯推出IoT+区块链的典型项目“天天链N1”,IoT属性决定该链把重点转向节点资源往上走的过程,从而实现全链资源(计算、储存及数字产品等)的共享,而不能仅仅是记录行为。

2、当下阶段的区块链技术,协作仍然大于颠覆

区块链来势汹汹,也让技术颠覆的声音不绝于耳,仿佛区块链一己之力就能撑起价值互联网的基础架构。遗憾的是,尽管未来区块链技术的进步或许能够完全独挡一面,大包大揽形成平地而起的解决方案,但当下的区块链技术,仍然依附在传统的互联网之上,技术层面的协作仍然大于颠覆。

例如,京东金融在其ABS云服务中切入区块链技术,百度金融今年1月上线BaaS区块链开放平台,并宣布已有500亿的资产在其上运作,斐讯白皮书显示其区块链技术与同样是分布式技术的NAS(一种允许用户在网络上而非本地硬盘上存取数据的技术设备)、CDN(一种用最优的方式分发网络上的内容,节约带宽增加效能的技术)甚至耳熟能详的P2P技术一起协作。

毫无疑问,非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还得靠原有互联网技术才能施展拳脚。

3、没有中心化占有者,但要有中心化建设者

非数字货币区块链(也被称作2.0或3.0)相对数字货币区块链(也被称作1.0)除了应用领域的扩展,在技术层面更意味着复杂度的快速提升。

没有统一范式,除了去中心化精神,更多的是因地制宜的复杂技术研发过程,这意味着这类区块链实践只有强有力的组织才能搭建起应用的平台,低门槛、随便抄抄就能上马的现象不可能出现。

也因此,发空气币的有各种阿猫阿狗,但过得去的非数字货币区块链都有强大技术背景基础的公司做支撑。先不论区块链“质量”如何,京东(金融及供应链)、百度(BaaS)、腾讯(多场景)、斐讯(IoT共享)、美图(认证及电商)等背后原本就有着极为丰富的技术积累。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