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28年才破?如果早有“天网”就好了

亿欧网 中字

1988年至2002年,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甘肃省白银市及内蒙古包头市连续强奸残杀女性11人,作案跨度14年,受害人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作案手段极其残忍,在当地一度造成恐慌。

今天上午,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高承勇抢劫、故意杀人、强奸、侮辱尸体一案公开宣判,死刑。将时间往前推移;距离2016年8月高承勇落网,已经有一年半多;距离1988年高承勇犯下第一起案件,已过去了整整30年。

究竟这个前后跨度将近30年的案件,为何在当年悬而不破,公安机关又为何能在多年后的今天抓住凶手?而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帮助办案人员更高效的破案呢?

过去:技防缺位,案件频发

国内安防市场明显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中国的安防主要以人防为主,安全技术防范还只是一个概念,技术防范产品几乎还是空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安防才作为一个行业悄然兴起。1979年可以说是中国安防的起点,当年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会议开启了技术预防器材的研制工作,至此,安防开始作为一个行业在有意识地引导和发展。伴随着80年代后期一些列安防技术标准的出台、基于CCD技术的安防监控摄像机走向市场,中国安防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虽然80年代开始中国安防开始作为一个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安防行业的发展与各地经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安防行业最早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兴起,而在广大的欠发达地区,技防的手段仍然未得到应用。此外,过去技术更新的速度慢,一项技术从研发到应用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在80、90年代,即使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监控设备的普及率也十分低,即使安装了监控设备,清晰度也得不到保障,视频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80年代,全国公安大力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公安部统计,1980年全国立案75万多起,1981年立案89万多起,1982年立案74万多,1983年立案61万起。但是由于安全防范还是主要依靠传统人力,因此即使公安机关不遗余力打击犯罪,80、90年代仍然出现了不少以“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代表的悬案。

现在: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并进,悬案再难产生

而现如今,犯了罪还想逃跑,可没那么容易。

为了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的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天网工程的建设。天网工程由GIS地图、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是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天网工程通过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利用视频专网、互联网、移动等网络通网闸把一定区域内所有视频监控点图像传播到监控中心(即“天网工程”管理平台),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违章、城管违章等图像信息分类,为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预防打击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灾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在农村地区,还有雪亮工程。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白银连环杀人案一直悬而不破,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既没有监控设备,也没有目击证人,而这样的情况放在今天是不可能的。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可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只要有案情发生,民警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也给后期的立案提供了证据,另外监控设备还能起到威慑作用,任何动了歪心思的人都不会轻易做出犯罪行为。

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的建设的背后,是安防技术的成熟。一方面是硬件的支持,监控设备高清率不断提升,从过去“只能看清大致的人影”,到现在“能直接分辨出是什么人”,高清率的提升为公安破案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监控设备增多、高清率提升,带来的结果是视频数据海量爆发,传统利用人力进行分析处理的方式效率低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人工智能能够对视频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为公安办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帮助提升破案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提升安全防范的效率,还能提升事后追踪的速度。白银连环杀人案成为悬案的原因:一是无法精确追寻线索;二是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所,行踪飘忽不定;三是犯罪嫌疑人十分谨慎,没有其他犯罪记录。

生物识别是公安破案的重要工具之一。图像识别技术还不成熟以前,人脸识别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对比,但人工智能可以为所有公共场所的前端设备实现智能化转型,依靠动态人像识别,就能在一定开放空间下展开人脸识别对比并抓获目标嫌疑人。利用步态识别可以通过人的走路姿态对人的身份进行识别,而且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不容易伪装的优点,结合人脸识别技术,能进一步精确目标嫌疑人身份。在白银连环杀人案中,由于缺乏图像证据,公安尝试依靠画像来寻找嫌疑人,但是随着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的建设,人的面部和步态特征很容易被捕捉到,即使嫌疑人没有其他犯罪记录,但只要在监控设备画面中出现过,那么相应的人脸数据就能被采集,再通过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公安可以更高效地缩小犯罪嫌疑人范围

对大数据的高效处理也是人工智能在破案方面的重要作用。破案的过程其实就是数据梳理的过程,只是这些数据有的是图像数据,有的是语音数据,有的是文字数据,传统办案是依靠人去对各种证据或数据进行分析,但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完成分析过程,让办案人员可以更专注于案件本身。再以该案为例,警方对白银市及其周边的兰州市榆中、皋兰两县符合作案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全覆盖调查,但是并无所获。如果公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几秒时间内就完成信息排查,而且还能轻松将侦查范围进一步扩大,排查更多的潜在目标。另外,人工智能还能够对犯罪现场证据、证词等数据进行整理,日后从案查人,到人查案都能更高效完成。

虽然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公安更高效破案,但施暴者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因此,让人工智能与安防行业更紧密地拥抱,进一步支持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的发展,防患于未然,消灭悬案、减少犯罪,才能真正避免悲剧的发生。(作者:唐钰婷)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