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然规律,每个行业都有其生命周期,有的行业长寿,因此经久不衰,而有的行业如流星,一闪而逝。如今火热的区块链自然如此,大量热钱的涌入之下,区块链已经变成大多数投资者追捧的焦点。
从市场发展上来看,目前区块链依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这与大量资金的投入显然是不符的,并且当前资金涌入的方向大多与区块链的联系不是那么紧密,有相关专家认为,如今大多数创新都属于集资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
重现的历史
这一幕,在中国此前的市场,我们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已经再次上演。
区块链技术其实早就存在,为何会在近段时间才火爆起来,这与比特币的爆炒有很大关系,尤其在比特币突破10000美元之后,其底层技术区块链也迅速走红。
一夜暴富的美梦瞬间冲破了许多本就不太理智的投资者脆弱的神经,看着那些已经一步登天赚的盆满钵满的几位大佬,挥舞着钞票,期望着自己也能有如此辉煌的一天。
可惜人们总是会下意识的注意到眼前荣耀,却忽视了埋在地下的那群失败者。这种现象恍然间把人拉到了从前,同样的景象中国已经发生过多次了,但似乎每一次都会周而复始。
疯狂的股票
中国的股市曾经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中国股市最开始是沪深股市,1990年12月正式开始运营,最初只有数量极少的几只股票,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者深圳的本地股。
但是由于缺乏战略性的考虑,导致了资金的扩容与股票的扩容不同步,尤其是资金扩容,其速度远快于股票扩容。在1991年至1996年期间,股票营业部从数十家扩展到近3000家,入市资金从10多亿元增加到3000多亿,上市公司从当年的20家增加到如今的400多家,但是上市流通的股票却只增加到300亿股。这样便导致股市的供求关系非常不平衡,后果当然是股价在最初两年出现暴涨的局面。
暴涨的股票,自然会迎来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国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资金额度也很大,但是由于上市流通的股票较少,股市呈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局面。据初步统计,到1996年10月底,沪深股市登记在册的股民约有1800万,而同期沪深股市的流通股规模约为300亿股,平均每个股民拥有的股票只有1700股左右。
据初步估算,我国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税后利润不到0.3元,平摊下来人均受益最多只有500元,按照人均入市资金2元计算,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在不计算各种税费的情况下也只有2.5%,这只相当于活期储蓄的利率。并且由于股民在股市中频繁交易,其上缴的手续费及交易税之总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税后利润之和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