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国标委等主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发展规划、专向行动计划,推动中国汽车电子智能化和网联化水平快速提升,相关产品及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中国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条件良好:一、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拥有规模超大、全球第一的汽车市场,能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二、我国拥有较为强大的信息产业。全球顶级的互网联公司均分布在美国和中国,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一优势连德国、日本也不具备。同时中国在通信等行业也拥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如华为、大唐等,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以及标准的话语权;三、我国独立于GPS之外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确保了智能网联产业不会受制于人。
新思界行业研究员指出,尽管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智能网联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一、ADAS与信息娱乐系统是智能网联产业的首要增长点,但全球ADAS与信息娱乐系统市场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收入份额TOP10尚无中国企业。德国博世、大陆位居ADAS与信息娱乐收入份额前两位。
二、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细分领域——车载信息采集方面,我国产业与国外差距较大。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汽车MEMS和传感器前十位的供应商占据了整个汽车传感市场的77%,其中博世、安森美、英飞凌分别以14%、11%和10%的市场收入份额位居TOP3。我国90%的车用传感器被欧美厂商垄断,特别是在高端传感器领域,我国产品的技术性能成本和产品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三、在运算处理方面,汽车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全球TOP60中仅比亚迪一家中国大陆企业,由于技术门槛、可靠性要求与前期投入高于消费电子市场,我国芯片厂商在ADAS、信息娱乐、动力总成、车身与底盘等领域难以进入前装市场。
四、在在人机交互方面,奥迪、宝马、福特、通用等主流车企跨过系统供应商,开始直接同新型显示厂商对接,这一产业供需变化反映出新型显示等人机交互技术在汽车产业中地位的提升。我国虽然在车载语音识别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增强现实、眼球追踪、触觉反馈、脑电交互等新型人机交互领域积累不足,急需加强人机交互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投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