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重返中国,百度不怕?李彦宏的“刻舟求剑式”自信

品途商业评论 中字

论百度谷歌的业务之争:搜索是表,移动+AI之争才是里

八年前,谷歌与百度围绕搜索引擎展开竞争;八年后的今天,如果谷歌真的回归中国市场,那么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将会是双方大战的“主战场”。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搜索就不竞争了吗?其实搜狗CEO王小川在一次演讲时讲过,搜索本身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在他看来今天搜索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质是其实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理念由幕后走向台前,不是颠覆传统搜索模式,而是原有的需求渐进的改进。因此对于谷歌和百度的搜索引擎之争,本质上其实还是对人工智能的竞争。

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则更容易理解些,当前都在喊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并没有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各行各业虽然都在加大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程度,更多的其实还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因此,谷歌和百度的竞争其实就是在移动互联的战场打AI的战。

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方面,前面我们提到百度在这一时期陷入“掉队”的舆论当中,而谷歌则掌握着庞大的安卓系统。如今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国产品牌崛起,苹果销量不断下降,采用谷歌操作系统的人越来越多。如此看来,表面上看百度处于主场的位置,其实谷歌更具备主场作战的优势。

而且,正如今年年初李彦宏本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也说了,中国用户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那么谷歌在欧洲因为数据和隐私问题碰壁,但在中国市场或许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庞大的安卓用户作为数据源泉,这也使得百度在大数据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而在具体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百度的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在中国企业中领先其实更多的也是国内相关环境决定的。

与主营业务稳定,没有太多内忧外患的阿里和腾讯相比,百度显得更为焦虑,布局人工智能其实是战略进攻,是与存亡进行捆绑的重要发展战略,在投入上自然要高于处于战略防守位置的阿里和腾讯。而其它公司在资金、技术积累、数据积累等方面又与百度不是一个量级,不如百度也是理所应当。

那么如果谷歌真的回归中国,百度是否还能继续稳坐人工智能的头把交椅呢?

以双方都在发力的无人车技术来看,根据腾讯创业上半年梳理的无人车公司发展状况来看,谷歌在起步时间、发展情况等方面都要优于百度。

从各自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谷歌方面,其实关于谷歌无人车上路的消息总是不绝入耳,当然了其中有不少是对谷歌无人车发生事故的报道,但这也证明了谷歌很早就完成了从闭门造车到上路实验的进步。而在去年三月,Google 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 Waymo 率先在美国凤凰城的大都会区提供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服务。这也被业界认为是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Waymo 的自动驾驶汽车也被允许在凤凰城的 Chandler 市周围 100 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行驶。在这个区域内,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去任何一个常规出租车去的地方。

而百度方面,在刚刚过去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宣布,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正式量产下线。完全不需要人类监管,确实算是一大进步。但与谷歌在正常的公路行驶相比,百度的“阿波龙”依旧停留在景区、园区等封闭的场地内,但封闭场景内的无人车如今早已不算是件新鲜事了,而且车速也要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至40公里运行。

通过对比,双方高下立判,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已经是领先了,但与拥有国际科技巨头标签的谷歌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此看来,百度在移动互联网和AI两方面都干不过谷歌,李彦宏在听到人民日报欢迎谷歌回来的消息后如此着急的出来站台,或许也是因为他也感受到与谷歌竞争的压力了。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谷歌来不来还不确定,但百度的股价却因此在一天内跌了8.71%。这也反映出资本市场也是明显不看好百度。

其实谷歌如果真的回到中国市场,对于百度对于中国的用户来说,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则好消息。对于百度来说,为什么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后于阿里和腾讯?为什么会因为魏则西等事件的发生屡次陷入舆论的攻击泥潭?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因为垄断导致的过于安逸,使得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缺少了对风口的判断力。对于处于垄断位置的企业而言,没有了外界的威胁,往往会出现积极性不高、怠于改进技术及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情况。

当然了,谷歌即使真的能回归中市场,要想打破百度这么多年的垄断地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百度势必会因此有了更多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时刻保持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就像当初可口可乐公司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就像自己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表示感谢一样,百度也会因为谷歌这一强劲对手的存在而受益匪浅。广大中国用户也将从竞争的市场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文:刘志刚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