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利好政策所环绕的互联网医疗,正在迎来“巨头走上稳定快车道”的发展局面。
8月16日,刚刚上市三月有余的平安好医生发布了中报。根据中报,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150.3%;注册用户达2.28亿,增长3520万;月活跃用户(MAU)数量达4860万,同比增长50.9%。
从这些数据来看,平安好医生各项业务都呈现了较好的增长势态。但增长是表象,如果去仔细看家庭医生、医药电商这些业务之间的关系,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平安好医生在搭建的本质还是一个“医疗生态圈”。
目前来看,平安好医生已稳居行业首位。知名互联网大数据机构Trustdata于7月30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APP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6月互联网医疗APP月活跃用户数上,平安好医生位居第一,并领先行业第二名App9倍之多。
可以看出,与一般的行业格局,比如“三足鼎立”、“两强争锋”不同的是,平安好医生与微医、好大夫在线等平台所形成的格局更像是“一超多强”。
这正是平安好医生医疗生态化的最佳证据。因为,就目前整个行业来看,单一模式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用户体量的。当然,中报成了捷报,这对平安好医生来说,是一个喜讯,对行业来说,亦是如此。
互联网医疗走过的这些年,资本横行、残酷洗牌、巨头逐鹿,都成为了阶段性的发展关键词,让整个行业变得不平凡。更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互联网医疗至今难以抹去的一个隐痛就是模式的可行性,由此也引申了盈利能力的问题。即使是身披巨头光环的平台,也都被这一“诅咒”折磨过。
但平安好医生和它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多个业务形成闭环的生态化平台。如今平安好医生中报所展示的良性发展现状,其实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平安好医生正在成为摆脱“模式通病”的新突围者。
平安好医生正在占领“医疗生态圈”高地
如今,互联网医疗的后资本时代已经到来,经过几轮洗牌的互联网医疗正在迎来比较稳定的发展局面,在医疗资源长期的定点集合下,行业头部化格局正在凸显,一些企业正在摆脱掉上个时代的模式问题,走向生态化的发展轨道。
对已经上市的平安好医生而言,走过前资本时代洗礼的它,正在为自己垒建一个“医疗生态圈”的高地。
与阿里健康、微医、好大夫在线等平台不同的是,平安好医生的战略打法是多模式集结,并形成闭环,从而构建一个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平台。可以说,平安好医生是他们的集合体。但仅仅只是多元化,同时做多个模式,平安好医生也不一定能搞出生态化的东西。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安好医生的多模式联接效力是否发挥了作用?这些单个模式的稳定性如何?单个模式的发展是否能带动整个生态圈的发展?
不过,从中报的各项业务成绩来看,平安好医生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各项单一业务以及融合性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都已经说明眼前的这些业务已经走向成熟。
先来看在线家庭医生业务,中报显示其家庭医生业务的收入达到1.86亿元,同比上升91.4%。日均咨询量达53.1万,同比增长58%。这至少说明两点,一个是平安好医生的家庭医生业务具备不错的盈利能力,二个是家庭医生业务的增长将进一步反哺这种盈利能力。
再来看O2O送药业务,截至2018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1分钟接诊+1小时送药”服务已覆盖62个城市,合作药店数达4150家,到7月底,更是已经覆盖了全国80多个城市,包括了益丰、海王星辰、老百姓、国大等全国知名连锁药店品牌。从医药配送的线上线下协作来看,平安好医生基于线上流量产生的庞大需求,正在不断完善线下的实体服务站点生态。
再看B2C的电商业务,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健康商城营业收入达到6.28亿元,同比增长302.7%;截止6月30日,健康商城提供约26.5万个SKU,相比2017年12月底增加约8.6万个。可以看出,平安好医生在电商上正在走向多元化的大健康式布局,正如阿里京东的综合电商化之路一样,这也是电商提高天花板的必经之路。
在健康+保险的创新性融合业务生态上,平安好医生的就医360用户数量稳步增加,目前已经服务1亿用户,日均在线问诊服务近10万人次。从用户数来看,平安好医生这一上线半年多的产品已经实现了比较不错的用户数覆盖,而这也是其构建流量变现的一个新渠道。
在医疗资源(AI辅助的自有团队+外部医生和医疗网络)的融合性业务上,上半年,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达1037人,较2017年末增加149人,其组成的互联网医院涵盖了20种科室;签约合作外部医生4650名。从这个数量来看,平安好医生通过“自建+外招+AI”的布局已经形成了比较规模化的医疗资源集结,而这些也是平安好医生延伸更多业务的基础。
业务高速增长背后的逻辑源于生态圈三大法则
一方面可以从互联网医疗的属性来看,它往往不只包括一项医疗行为,问诊、处方、买药、送药、复诊等等,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都是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比如问诊+处方+药品配送。因而,聚焦于单个医疗行为的业务往往只能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而不是全部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从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天花板来看。单个业务的天花板其实一般是可以看得见的, 比如在线问诊,它的盈利来源几乎都由咨询费组成,如果是在线问诊+医药配送,其实这个想象空间就比较大了,因为两者的客单价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简单来说,服务范围的扩充是突破天花板的关键。
所以说,这些业务增长背后的逻辑要归功于平安好医生所构建的医疗生态圈。从业务布局和创新来看,平安好医生构建的医疗生态圈有三个特征。
第一,有效闭环。阿里健康、微医、好大夫在线在单一业务上深耕,但他们没有形成闭环。而平安好医生不同,从在线咨询到电子处方再到医药配送,从在线咨询到线下问诊再到医药配送,这些业务的无缝衔接已经形成了非常有效的闭环效应。
第二,有互相导流的能力。生态的好处是,不论用户是从哪一个入口进的,他都能看到并享受到整个生态的服务。就平安好医生来看,用户如果先用的是在线问诊服务,那么他可以使用电子处方、医药配送、线下问诊等其他服务,如果他先用的是医药配送服务,那么自然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他服务。这就是生态的一个最大好处,业务之间可以导流,用户的细分需求不会被忽视。
第三,造血能力。从“健康+保险”、“AI技术”的业务以及技术创新(据悉其AI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上半年有26项专利申请)可以看出,平安好医生为整个生态注入了两类造血能力,一个是服务融合,可以满足用户更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医疗需求;一个是技术加成,可以升级整个生态的资源质量和输出效率,比如AI辅助诊疗系统的不断优化,使在线咨询的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升。
以上来看,平安好医生构建的这个生态圈,与中报所展示的各项业务增长,有着非常确切的因果关系。如果没有这个生态圈,业务没有形成闭环,那平安好医生或许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平台,而不能一站式服务用户的医疗需求。从行业竞争来看,平安好医生这么做可能也不只是要打出差异化,更重要是打通业务逻辑的“任督二脉”,然后好占领互联网医疗的一席高地,朝着巨头的目标前进。
从建设者到布道者:平安好医生海外布道“医疗生态圈”
不止是整个生态圈正在向好发展,平安好医生还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了国外。近日,平安好医生与东南亚移动互联网巨头Grab就成立东南亚合资公司签订认购协议。据悉该合资公司主要将通过移动平台在东南亚从事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包括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与互动等服务。
一边是中国互联网医疗巨头,一边是东南亚最大的移动O2O巨头,正如阿里和星巴克、腾讯和永辉一样,自古以来,这种强强合作都被冠以了两个积极意义。
一个是巨头之间的“惺惺相惜”,平安好医生认可Grab的资源和地位,而Grab也认可平安好医生的模式和前景。另一个则是巨头合作的互补效应,平安好医生和Grab可以相互输送用户、技术资源,为对方带来更多的发展利好,正如合作中提到的“将平安好医生先进的AI医疗科技与Grab在东南亚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运营经验相结合”,具体来看这些利好有海外市场的增量空间、医疗生态资源的进一步扩充等。
不过最具讨论性的一点可能是,在海外布道“生态圈”,平安好医生的这一模式显然已经具备了可复制性。为什么说这一点值得讨论,因为从整个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来看,模式是最大的痛点,也是最大的机会。一个可行、有增长潜力的生态圈模式是此前整个行业都不曾看见的。
如此,平安好医生既为模式的创立者,那么其在模式进化和输出上就有很大的主动权,如同和Grab的合作一样,平安好医生完全可以将整个生态圈复制过去,然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因为互联网医疗生态圈是具备共性化的基因的,它的构架并不会受到医疗资源差异的影响。简单来说,平安好医生这个生态圈模式是可以进行非标准化改造的。
从“业务闭环”到“生态圈”成熟再到海外布道,平安好医生无疑正在从一个自学者变成一个布道者。
对平安好医生来说,它需要为未来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自身“一站式”的生态圈模式还在不断扩容,而整个市场对这种模式的需求反馈会加快到来,所以整个生态圈的需求匹配和处理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未来,平安好医生靠着“生态圈”的延伸与迭代,也将有望为行业树立一个可行的模式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