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更新招股书再添亮点,上市将成港股新动力?

歪道道
关注

美团更新招股书再添亮点,上市将成港股新动力?

相比上半年小米坎坷的上市经历,美团可以说是在一片看好中奔赴港股。

9月7日,美团国际配售部分获得李嘉诚、利福国际主席刘銮鸿及新世界发展副主席、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的认购,成为锚定投资者,即获得优先分派股份。与此同时,美团的基石投资者名单也已出炉,除大股东腾讯领投4亿美元外,Oppenheimer、Lansdowne、Darsana、结构调整基金这4家基金机构亦入围基石名单。

而作为IPO承销商之一的高盛,给予美团点评估值最低达570亿美元,同时,摩根士丹利表示,看好美团点评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展潜力和领先市场地位,因此给予其580亿美元估值。

美团此次在港交所的发行上市为何被整个市场看好,这一问题或许从其招股书中窥探。

业绩再创新高、盈利可期,美团股价或将长线利好?

王兴认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历史就是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传统公司把线下业务逐渐搬到线上的O2O历史。前有BAT,后有美团,当BAT凭借各自的核心优势改变传统行业,构建起商业帝国,美团作为一个对接消费者与商家的超级平台,也正在生活服务领域显示出巨头的潜力。

最直接的数据就是业绩营收和增速。在更新的招股书中,美团披露:通过佣金、在线营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和销售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截至2018年前四个月,美团实现营业收入158.24亿元,超过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130亿元,接近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339亿元的一半。这一数值较2017年前四个月的营业收入81.19亿元翻了近一番。

按照前四个月的营收状况推测,上市后美团的今年财报很可能再创新高,也将拉动未来股价上涨。而且美团业务收入结构和表现渐趋稳定,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新业务及其他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2%、27.5%、11.3%。

当然美团的成长性不能掩盖亏损的事实,不过从招股书中所述的亏损原因以及其它数据可看,在亏损不断收窄、收支结构逐渐平衡的状态下,盈利时间可期。

首先看支出状况,招股书显示,2018年前四个月,在排除优先股的特殊会计处理后,美团经调整亏损净额20亿元,主系收购摩拜和开展新业务所致。美团于今年4月收购摩拜,这部分现金支出及因并表计入的摩拜自身亏损额,是美团目前亏损的一大主要因素。而另外一项重要开支,则是美团为获取更多交易用户而产生的销售及营销费用。

但是随着美团一体化生活服务平台的搭建成功,一方面新业务扩张步伐将会放缓,换句话说,资本并购或新业务投入很可能会减少,直接缩减了公司支出。而另一方面,美团超级平台上消费者和商家形成良性循环,获客成本渐低而用户终身价值增长,销售及营销费用也会降低至合理范围。

据悉,2018年1月-4月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的比重下降至25.9%,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77.7%,

而收入方面,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5月-2018年4月,美团年内交易额突破四千亿元大关,达到4110亿元,较2017年全年3570亿元的交易金额增长了15.1%。其中餐饮外卖收入达96.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7.78%,实现翻番增长,毛利为9.03亿,同比增长超一倍,增幅达112.47%。同期,美团到店及酒旅的收入和毛利分别实现43.51亿元、38.29亿元,同比增长43.08%和43.41%。

总而言之,美团如此收支变化可能意味着盈利,而一旦盈利关卡一过,上市后的美团或将进入新的纪元。

规模和网络效应下,美团将进一步收割本地生活服务市场?

美团的崛起本身就根植于用户需求,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其商业潜力和发展空间还有待释放。艾瑞报告预计,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增长到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8%。与此同时,尽管宏观经济形势放缓,但中国餐饮行业整体增速仍然高于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平均增长水平。

所以作为国内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美团很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收割者,而这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闭环生态下的规模和网络效应。

近几年来凭借在餐饮外卖的领先地位,美团成功扩张至更广泛的品类,也进而打通了娱乐、酒店及旅游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据Trustdata发布的2018年Q2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美团酒店在线酒店预订订单量近七千万,排名第一,而且美团酒店在线酒店总间夜量超携程系之和。

短短时间内,美团将新业务触角延伸至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的各个细分市场中,并在与行业巨头的竞争中获取一定优势,可见“高频带低频”的协同效应已然发挥。简单来讲就是,以美团高频的外卖、到店作为突破口,带动出行、闪购等低频活动,将高频活动的用户流量引入到各项新业务的消费中去,逐步实现对消费场景的全面覆盖。

根据艾瑞报告,在2017 年,美团酒店预订业务80%的新增用户来源于即时配送及到店餐饮交易用户。

从酒旅业务扩大到其它交叉销售的服务种类,美团的这一商业逻辑依然成立,实际上这就是美团独具的规模和网络效应。而与此同时,闭环生态下消费者、商家及平台形成互利的良性循环,用户对美团的忠诚度和粘性也会大幅增加。

不过美团规模和网络效应的发挥,还需庞大的运营体系作为支撑,比如同城即时配送网络。2017年4季度公司的日均活跃配送骑手数量约53.1万人,通过自有配送网络完成配送约29亿单,占平台全年实时配送交易量的70%以上,其余交易由商家直接配送。效率支撑平台业务规模扩大,而效率提升的背后则是美团的技术积累。

据招股书披露,美团募投项目的35%用于技术升级及提高研发能力,包括招聘电脑编程专家、科学工作者及其他人才等,可见美团对技术的重视。

美团上市后的最大潜力是“Food+超级平台”?

诚如BAT各自依赖搜索、购物和社交等用户基层需求,围绕核心业务构建起商业帝国,美团所切入的也是用户高频、刚需的餐饮需求,这一国内最大的关于吃的互联网平台,其蕴含的商业价值或许不比单纯的社交购物市场小。

目前,美团点评围绕“吃”的业务布局包括了到店、到家、外卖、生鲜零售。根据艾瑞报告,按交易笔数计,美团是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2017年餐饮外卖服务交易金额1710亿元,其中约89%的餐饮外卖交易通过美团、美团外卖及大众点评App获得。与此同时,美团还建设了代表一种新型的“线上+线下”零售店小象生鲜。

仅仅就外卖而言,据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为3.6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突破5万亿元,而届时外卖用户渗透率预计达到80%,可突破7000亿。所以市场份额达到60%的美团将会是最大受益者。

除此之外,目前中国生鲜市场规模接近1万亿元,电商的渗透率不到3%,但却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业界瞩目的蓝海。换句话说,美团在生鲜电商也具有商业潜力。

抛开市场预测,其实美团围绕“吃”衍生出的价值产物,最核心的就是超级平台,这也是美团的整体战略:在“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技术平台,支撑吃喝玩乐多个品类,这样各个品类之间可以互相拉动、交叉营销。

回想当初美团被外界看似是无边界的扩张,但是从基础上看,都是围绕着“吃”这一领域对服务行业做进一步的辐射。

而这一“Food+超级平台”的模式,除了具有协同效应,最根本的还提升了用户粘性。招股书透露,美团2016年的交易金额中有78%来自同属2015年年度交易用户的重复用户,2016年的交易金额中有82%来自同属于2016年年度交易用户的重复用户。这足以反映出美团客户群稳定、用户粘性很高,未来这种优势还将被放大。

与此同时,超级平台对消费场景的扩展,也顺应了用户消费升级的趋势。追根究底,美团其实就是消费升级的的例证,消费者愿意为“送餐上门”这项附加服务买单,由此O2O成为风口、孕育了美团这一巨头。如今消费升级深化,美团在食品安全监管、配送体验以及供应链等方面进一步精细运营,实则优化了用户服务。

自6月份美团递交招股书以来,港股遭遇不小的冲击,而美团此时上市却得到了市场和机构分析师的普遍看好,若是股价上涨,或将刺激港股复盘,对美团来讲亦是全新的起点。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