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7融资看物流行业新风向

OFweek物联网 Chenz 中字

12月10日,智慧物联网公司G7宣布完成新一轮由厚朴投资领投的3.2亿美元融资,G7的现有股东普洛斯、中银投资、腾讯等继续追加投资,泰合资本担任此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值得注意的是,该融资创下了全球物联网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此外,就在一周前,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连续宣布投资两家智能物流相关公司,加大该领域布局力度。今年4月获得19亿美元融资的满帮集团,在车货匹配、车后服务等方面脚步亦显匆忙。经历快递公司集体上市之后,物流行业开始走向科技变革和精细化发展道路,新一代的物流技术公司似乎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年前,所有人都关注永辉被谁买了、银泰百货和谁签约这些每个人都接触的零售、电商、交付环节等领域,实际上无论电商还是零售,决定交付体验的是物流服务成本、效率,而决定物流服务的则是物流基础设施。未来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将是信息化的,这也让整个智能物流行业都处在风口中。

物联网+AI已成为物流行业新模式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深入发展、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物流服务范围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世纪80年代飞速发展时期,物流成本较高的问题,被商品超高的毛利率掩盖,随着1997年经济软着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物流作为资源和人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过去十几年,物流行业主要趋势是以通达系和顺丰为代表的公司形成了全国网络,但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并没有起到很突出的作用,接下来物联网、AI等技术将持续改变行业。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全局智能化物流车队正在彻底改变现有物流车队运营模式,成为新一代的物流基础设施,并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的效率。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两大重点应用

1. 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近来许多物流配送商指出使用RFID技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零售业环节,RFID能够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对运输与库存进行有效跟踪,提高效率,减少出错。同时,智能标签能进行监控对某些时效性强的商品在有效期限内。商店还能利用RFID系统在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RFID标签在供应链终端的销售环节,特别是在超市中,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并能够使得生成的业务数据达到100%准确。

在仓储环节,仓库里,RFID技术最广泛的使用于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将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实现自动化。将RFID技术与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取货、装运等计划,这样不仅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使得服务质量提高,降低了成本,劳动力和库存空间得到了节省,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流程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RFID完全有效地解决了仓库里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的管理。

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上贴上RFID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这样,在接收装置中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

2. GPS的应用

GPS可以在物流运输时进行实时监控,即能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视配备GPS车辆的使用信息;还能通过对运输车辆运营信息的记录,可以防止驾驶员超速、疲劳工作等现象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车辆财产安全;可全程为运输车辆驾驶人员提供详细的导航信息,在驾驶员不熟悉的道路中,特别是在交通复杂的大城市里,能尽量避免出现行驶路线差错,为驾驶员提供最优路径方案,提高运输效率,节约了运输成本;还能在出现交通事故时,监控中心可通过监控记录的位置信息准确地掌握情况,减少事故损失。

除此之外利用GPS查询功能可以直观的从电子地图上获取运输车辆详细的位置信息以及行驶方向、速度等资料;还可以记录路线、发车时间、任务完成情况等。在物流运输中,对运送危险品的车辆,可以配备额外的监测装置,管理者能够获取更多的运输信息,以确保运送过程的安全,并保证货物的按时抵达。

物流行业大风将起

未来十年是物流行业的“黄金十年”,也是被物联网重新定义物流全流程的十年,物联网给物流行业带来的“改变”,将引领物流行业更为激进地跨越机械化、自动化乃至互联网的半智能物流行业阶段。

中国目前的干线货车数量超过700万台,每辆车每年消耗80-100万元,是一个数万亿级别的市场,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普及,越来越多公司、巨头开始下手。

整个智能物流行业都处在大风将起的阶段,而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将是信息化的,这也让整个智能物流行业都处在风口中。物联网和5G的发展使得万物智慧互联,将为传统产业带来深远影响。我们期待数字化的生态系统以及数据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