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之争
高通与苹果的恩怨,应该追溯到2017年年初。
一直以来,苹果和高通虽然为合作关系,但基于苹果要支付高通高昂的专利授权费,两个巨头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互斥对方的剧情也不时上演。
对于高通来说,其有两个核心业务部门,一个是为智能机和其它计算设备开发芯片和无线调制解调器,另一个则主要负责为智能机制造商提供专利授权。而一直以来,高通的利润主题都源自于专利授权费。仅以2017年为例,其专利授权费总利润占到总利润的60%以上,可谓赚的盆满钵满了。
除此之外,因高通所有专利涉及领域甚多,在其专利授权体系下,即便智能手机制造商没有使用高通的芯片,也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与高通专利有所重合:
使用高通的芯片需要支付5%的CDMA系列技术许可费;
不使用其芯片,需要支付5.75%的许可费。
这无异于强制手机厂商使用其芯片。
以苹果为例,每年其至少要支付高通20亿美元的授权使用费。也因此,近些年苹果开始和高通貌合神离,转而愈发亲近英特尔和联发科。
2017年1月,苹果以高通借由专利收取高额授权费用,且强制绑定购买高通芯片的做法不符合公平的原则为由,要求旗下代工合作厂商停止向高通重复缴纳技术授权费用,并将高通告上了法庭,索赔10亿美元。
戏剧性的是,正当双方还在为授权费用在法庭上你来我往之时,高通突然反过来,在去年7月以“侵权”为由将苹果告上了法庭,以此要求法院裁决在德国境内禁售iPhone相关产品,并声称,“没有高通的技术,iPhone不可能成功”。
当时高通的控诉理由是,目前欧洲在销iPhone全部使用了英特尔调制解调器,苹果分别侵犯了其“低电压功率效率包络追踪”以及“多个传输信号同时发送的功率追踪”专利。
此后一年半时间,双方就“专利侵权”纠葛数次,在全球6个国家的16个司法行政区,进行了超过50宗独立的专利和反垄断诉讼。期间三星、英特尔等芯片巨头以及iPhone的4家主要代工厂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波及。
巨头博弈
此次禁售裁决的时间点很有意思。而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此前还裁决了另一项禁售案,“判罚了禁止美光在中国市场销售包括DRAM芯片在内的共计26种产品。”
金融信息分析机构FactSet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第三财季,苹果在大中华区的总收入高达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是其第二大收入来源市场,仅次于美国。
由此看来,一旦苹果在中国禁售,其损失足以震动硅谷的神经。
但富国银行分析师Aaron Rakers认为,“苹果整体发展不太会受到裁决的影响。只是其可能会长时间面临舆论风险。”
实际上,苹果在被高通“压榨”的同时并不是没有做出大的反击,除去状告高通垄断外,早前曾有业内分析人士称,今年高通遭遇的两大重挫中,博通欲以1300亿美元收购高通的背后操纵者就是苹果。其最终的目的是在博通收购高通之后,再收购高通的基带业务,从而一劳永逸解决专利授费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打击小米、OPPO等依赖高通芯片的手机制造商。
高通的另一大重挫来自于收购恩智浦失败。今年7月,在相继获得全球8个主要监管部门,包括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在内的同意后,高通收购恩智浦的提案最终被中国拒绝。这意味着,这场历时20个月的计划最终失败,将面临2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
其实可以看到,高通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过惯了“靠专利费躺着收钱”的日子后,其也终于被苹果、三星等手机供应商逐步抛弃,新市场拓展计划也屡次受挫。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通的专利体系在手机芯片领域,甚至对于所有智能手机厂商来说依然还一个“威胁”,其不仅拒绝向其他芯片设计公司进行授权,还直接向各手机厂商收取各种专利费。
在转身寻找其他合作伙伴的同时,各大手机厂商自研芯片也成为了“自救”之道。
例如,三星在今年的Galaxy S9中减少了高通芯片的使用,并计划将其自主研发的芯片对外出售给更多手机厂商;华为则从2014年开始,其Mate系列手机就全部采用了自研发的华为麒麟芯片;小米也在研发澎湃芯片的路上一直走着。
总结来说,自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