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境外资本市场热闹非凡,小米、美团、猎聘、宝宝树等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赴港上市,哔哩哔哩、爱奇艺、蔚来汽车、拼多多、趣头条等中概股也相继赴美上市。2018年俨然成了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IPO元年。
日前,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发布了《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巿场2018年回顾与2019年前景展望》报告。报告显示,受惠于“同股不同权”的上巿新规,2018年香港新股巿场成上巿宗数与融资额全球第一的上市地点,前五大新股融资共计1519亿港元,较去年的591亿港元增加157%。新经济新股的表现尤为亮眼,从新股融资额行业分布情况来看,TMT行业急速攀升。
另一方面,美国的科技主导投资基金高度集中,因此美国的证券交易所继续获中国企业青睐,特别是来自科技、传媒及电讯的企业。中国企业在美国新股市场中,从2017年23只新股融资38亿美元,增至约36只新股融资约94亿美元。
2018年度盘点:互联网公司上市与破发齐飞,戳破估值泡沫
不过,在多家互联网公司赴境外IPO之后,新股破发的情况也日益凸显,一二级市场估值趋同、甚至倒挂的现象愈演愈烈。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部分互联网企业空有新概念却无合理的成长性,估值往往虚高,新股破发无疑戳破了这种估值虚高的泡沫。
最具代表性IPO回顾
近两年,在A股上市阀门收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了境外上市。在2018年互联网企业掀起的这股上市浪潮中,香港与美国市场无疑也成了企业上市的首选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有66家,除了少数几家冲击主板之外,其余大部分企业均在香港和美国市场敲响了上市的锣声。其中,小米与美团、“趣蔚多”是2018年度港股和美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IPO新股。
2018年度盘点:互联网公司上市与破发齐飞,戳破估值泡沫
1、港股IPO市值王与新经济小巨头
2018年7月9日,小米作为首家实行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2018年港股IPO的市值王。不过,上市首日小米便破发,开盘跌2.35%、报16.6港元;此后小米股价虽有小幅回升,但很快又重回跌势。
进入11月后,机构分析师纷纷下调小米的目标价,最低调至16港元/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小米收盘报12.92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24%。
在小米上市后两个月,中国新经济小巨头的代表企业美团点评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了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企业。上市之初,美团点评曾登上中国互联网市值第四的宝座,上市日最高涨至74港币,后收涨5.65%。
不过,此后美团股价开始陷入颓势,未能守住发行价。截至2018年底,美团点评股价较发行价下跌36.37%。
2、最受关注的中概股——“趣蔚多”
在基岩资本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中概股榜单上,上市后暴涨又暴跌的拼多多、蔚来汽车和趣头条,毫不意外地成了最受市场关注和热议的中概股。
其中,成立不到三年、主打“低价+拼团”的电商黑马拼多多率先于2018年7月26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上市首日便暴涨41%,收于26.7美元/股,市值达295.78亿美元。不过,随后拼多多便因假货问题陷入危机,股价也大幅走低,甚至数次跌破发行价。11月中旬至2018年底,拼多多股价开始回升,12月31日收盘价比发行价增18.11%。
2018年9月12日,有“中国版特斯拉”之称的中国电动车第一股蔚来汽车登陆纽交所,上市第二日股价暴涨76%,但次日就遭遇机构沽空,被质疑“存在订单增速走低、销售渠道狭窄、市场竞争激烈等风险”。在遭到机构唱空后,蔚来汽车股价也一路走跌,甚至因股价下滑剧烈而两次被暂停交易;截至2018年底,蔚来汽车股价与发行价几乎持平。
此外,被视为“资讯届拼多多”的趣头条也以黑马姿势于2018年9月14日在纳斯达克亮相。上市首日,趣头条便以上涨过快连续五次触发熔断、被暂停交易的战绩,创下2018年美国IPO规模超过500万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但上市次日,趣头条便上演过山车行情,当日跌逾40%;截至2018年底,趣头条股价仍较发行价下跌9.29%。
上市与破发齐飞,估值泡沫被戳破
谈及为何小米美团等互联网企业集中上市,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其实,这批上市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考量。因为它们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一定体量,估值也随之触及高点,自然走到了上市的时机。与此同时,企业之前的投资者陆续有退出需求,上市显然是最佳的通道。
而从上述五只最具代表性的IPO新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难发现,它们都没能躲过“破发”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这不只是上述五只新股的命运,而是今年奔赴境外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普遍面临的境地。
有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中,相比上市首日,境外股破发率近80%;这些企业上市到今天,80%IPO的基石投资人在亏钱,再往前看Pre-IPO轮有50%的投资人在亏损,甚至还有25%的公司市值低于上一轮估值。
这意味着,对于今年IPO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上市破发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它们共同演绎了一场上市潮与破发潮“齐飞”的大戏。
对此,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对记者表示,“今年集中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出现大面积破发的情况,一来是大环境不好,国内外整体资本市场普遍低迷;另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业绩不佳,这批企业很大一部分都存在与估值不太匹配的情况。”
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也撰文指出,港股出现新股破发潮首先与大环境有关,自今年1月底恒生指数创出历史性高点之后,港股即处于震荡下行的态势中,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无疑会波及新股。其次,新股密集上市对港股市场资金面形成压力,在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更是如此;且挂牌新股越多,也会给投资者一种麻木感。此外,发行价格的高企,也成为新股频频破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港股市场的IPO潮体现出其承载能力,破发潮则折射出港股市场对于个股估值的自我纠偏能力。与之相比,A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曹中铭如是称。
此外,上述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空有新概念却无合理的成长性,这类企业估值往往虚高,而新股破发无疑正在戳破这种估值虚高的泡沫。
正如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创始人王功权此前在其朋友圈所做的点评: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价值动向。将来回顾起来就会发现,这两个公司在这个历史阶段,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