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化-星巴克智能化生存第一步

饮鹿网 innov100
关注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爆炸式的方式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在智能家居、共享单车、智慧城市、智慧制造等方面的应用逐渐从概念阶段走向落地实施。目前,餐饮等新零售行业正在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探索和实践更多智慧运营模式。

美国西雅图时间2019年5月6日-5月8日,微软举行Build 2019开发者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名开发者和嘉宾参加此次盛会。基于Azure云服务,在物联网领域,微软推出Azure IoT Edge,这是微软针对物联网设备的云监控和部署解决方案。该平台应用颠覆了传统物联网产业的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运行体系,转向以边缘云计算模式完成数据处理的任务,极大的释放了数据中心的巨大压力,提升了反应速度。

传统的物联网思路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主流的物联网技术,基本遵循边缘设备采集到数据之后,发送给数据中心进行运算处理分析,然后由数据中心下发操作指令,由边缘设备执行。即便所有设备都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建筑内,都必须要和远在十万八千里的数据中心通信,才能实现用户请求。这些采集到的大量的原始数据,都需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对网络带宽和存储容量要求很高,同时给数据中心带来了不小的处理负荷。因此容易出现延迟,或网络不稳定等引起的系统不可用的情形。

这种模式下,边缘设备只具备简单的数据采集、传输、最终指令执行等功能,整个物联网的智能程度完全取决于数据中心。一旦边缘设备与数据中心的网络通信中断,整个物联网系统就可能无法使用。这和真正的“智能”还有不小的距离。

基于Azure云服务的物联网Azure IoT Edge

微软推出的基于云服务的Azure IoT Edge巧妙地解决了传统物联网存在的问题。它会有各传感器和小型计算设备追踪应用场景中的数据,然后由微软的云和AI工具分析。Azure IoT Edge可以在本地计算设备上进行计算,节省时间。

什么是Azure IoT Edge?

AzureIoT Edge 是基于边缘智能计算,将云功能提供到边缘设备的一种混合云和边缘设备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自定义创建物联网应用,在边缘设备本地完成数据处理任务,同时享受大规模云平台的配置、部署和管理功能。即便在离线或间歇性连接状态下,边缘设备也可实现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简化开发,并降低物联网解决方案成本。

星巴克基于Azure IoT Edge的应用

星巴克基于Azure Sphere(微软端对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搭建了IoT系统,和利用Azure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实现的进一步个性化餐饮产品推荐,收获了巨大的关注。

——星巴克使用Azure Sphere管理咖啡机进行预防性维护。咖啡设备连接到微软的AzureSphere云,星巴克的管理人员可以访问有关咖啡冲泡、水温、时间的详细信息,以确保机器以最佳性能运行。这也使得更容易预测何时需要维护,降低成本并加快咖啡师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通过星巴克移动APP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建议,并在Azure上进行强化学习。在应用程序中,客户可以通过在Azure中搭建的强化学习平台获得个性化的订单建议,1600万活跃的星巴克会员可以根据商店库存,热门产品,类似客户推荐和之前的订单,从程序中获取精准推荐,彻底改变客户的购物体验。

——利用Azure区块链技术为追溯性工作提供数字支持。每一袋从农场到商店的咖啡豆都可以追根溯源。新饮料的配方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提供,以避免物理运输中潜在的数据丢失,以及加快部署过程。

简单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楼道里的感应灯、共享单车、地铁扫码计费、GPS导航、超市购物自助结账等。未来,我们将生活在更加互联的社会中,随着用户端的延伸和扩展,任何物品之间都能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微软提出的基于Azure云服务的物联网Azure IoT Edge智能边缘计算,就是开启物联网大门的金钥匙。边缘设备凭借自身的运算和处理能力可直接就近处理绝大部分物联网任务,不仅降低了数据中心工作负担,还提升了边缘设备对不同状态做出响应的准确度和效率。智能边缘计算让边缘设备真正变得智能起来。目前,物联网正在快速发展,正在实现有IOT到IOE的转变,实现“万物互联”。

赛智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员认为,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已经慢慢习惯了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技术如同春风化雨般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大到国家战略,小到个人吃喝用度,物联网的存在显然已经颠覆了许多现实的规则。我们也是幸运的一代,可以完整的经历物联网的发展历程,而在未来,物联网与我们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我们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万物互联的世界。

▎本文系饮鹿网(Innov100)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