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OFweek物联网 中字

随着火神山医院正式启用,A股也正式开市,受到疫情的影响,沪深两市雪崩,千股跌停。而来自苏州的科达却因为在火神山医院部署了视频会议设备,坚挺地红着。

在这一局势下,部分自媒体甚至打出“科达第一,阿里第二”的口号。

然而,科达第一季度的财报,却辜负了大家的一片期望——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额3.6亿,同比降低36.35%,利润为9638万,同比下降292.11%。

曲折的上市路

作为1995年成立的苏州科达,在视频会议领域中已经深耕了25年。

在这25年里,科达曾在2005年7月在新加坡SESDAQ市场上市,又在2010年8月退市,转身谋求国内上市。

但对于科达来说,要在国内上市,必须转为内资企业,为此,科达经过一系列的股权结构运作解除红筹股架构,从而实现外资转内资企业。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科达为了实现多线发展,从视频会议系统逐渐向安防领域进发。而在此时,科达的“小伙伴”宇视也正式上线,正式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安防“老三”的位置。

而对于安防产业的吃瓜群众而言,谁在第三,成为众多安防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宇视基于通信基因的优势,在安防圈内混的风生水起,被安防人士认定为未来可以挑战海康大华的“挑战者”。反观科达,依然着重在技术的突破。

而在2014年4月28日,科达就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但后因故暂停发行。但这并不影响宇视继续打压科达的“决心”。

然而在2016年12月,一切都发生了转变:当宇视还在预测科达一年营业额是22亿还是23亿时,沉默一年的科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科达这一举动让宇视犹如失宠的小孩,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默。

科达在2016年的媒体招待会中,给每一位到访的媒体一块纪念牌——一块银质的上市纪念牌。

而宇视在面对媒体采访中谈到上市问题时表示:“宇视发展到今天,不客气的讲上市只是顺便做的事情,上市的最终出发点是为了辅助宇视的实业,并非为上市而上市。”

2019年的跌落

而在2019年,科达过得并不太平。

据科达2019年财报显示,科达在2019年营业额为25亿,而利润则是9110万,同比减少71.7%。

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图片来源于科达2019年年报)

而在报告期内,科达获得软件产品即征即退增值税93,559,002.15元,占公司营业利润的133.57%,而其2019年利润仅为91,108,820.38元。

可以说,在2019年期间,科达的利润全部依靠退税。

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图片来源于科达2019年年报)

如果对科达上市以来的表现绘制成表格,不难发现科达的销售额虽然逐年发展,但利润是逐步下跌。

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资料来源于科达历年财报内容)

而在2019年,有媒体曾就科达2018年财报做出分析:

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内容来源于“飞鱼财经评论”)

2020一季度的巨大亏损

而在2020年第一季度,科达所提交的财报并不“好看”。

据财报显示,科达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360,546,009.84元,同比降低36.35%,利润为-96,387,216.59元,同比降低292.11%,即亏损9638万。

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图片来源于科达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

面对这一亏损,科达财报的解释是: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图片来源于科达公告)

视频会议系统做到“第一”,却连续亏损?

(图片来源于科达公告)

同时,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科达共收到1,104.53万元的补助,占第一季度净利润的12.12%。

只顾技术,科达还能走多远?

对于科达来说,多年的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其在视频会议中混的风生水起,在产品上创新不断,拿奖拿的手软,可谓光环加身,荣誉不断,在国内所有高级别的会议都可以看到科达的身影,技术实力得到了国家的背书。

在这一环境下,科达的营收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2017年的营收已达到18.3亿元,2018年中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44.29%,增速在不断加快。净利润更是从2014年的0.5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1亿元。

但科达的弱点同样明显——海康、大华依靠硬件不断发展,在反过来加大研发,促进产品的升级。而科达却以技术为本,产品定位较高,在产品线方面也略有欠缺,从而导致在视频监控领域崛起困难。

就算到了现在,科达依然把大量资金投入在技术研发方面——在2019年期间,科达研发人员为2552人,占总人数的48.87%,而研发费用为694,898,602.64,占营业额的27.2%,其中研发人员薪资支出为567,675,863.68,占比约为81.6%。

虽然海康、大华等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近50%,当对于他们而言,其研发费用仅占营业额的10%。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