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链比拼,各有千秋
阿里的主营业务中,淘宝、支付宝仍是其核心产品;而腾讯的核心业务,则围绕着微信、QQ、和平精英等通讯、游戏产品展开。在城市大脑的业务布局中,双方都采取了以核心业务为中心,向其他领域扩展的方式来推进项目进行。
阿里的城市大脑生态链,以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的方式,将城市大脑建设分为技术、产品、组织三部分,并将阿里云、高德地图、淘宝、支付宝、钉钉等产品加入服务生态;相比之下,腾讯的布局也与阿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WeCity智慧城市战略也是将腾讯云、政务微信、腾讯研究院、RayData光启元等产品加入其中。
从布局方式来看,阿里和腾讯的布局一方面可以将原有的业务扩展,并以新的方式渗透给用户;另一方面,凭借原有业务积累的经验优势,阿里和腾讯在城市大脑建设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产品方面,腾讯的WeCity是把腾讯云的产品能力作为基础,以政务民生、数字政务为基础点向城市治理、城市决策等方面扩展;阿里的ET城市大脑则以阿里云为基础,结合AI和大数据技术,为城市提供信号灯优化、交通事件实时识别、应急车辆优先调度、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等功能。
综合来看,腾讯以WeCity展开的城市大脑业务,更多是以社交产品向C端用户渗透。而阿里则是在交通、安防等领域向G端渗透。虽然二者在业务方面虽然有着竞争关系,但业务的重心方向仍有很大差异。
不过,城市大脑的建设涉及多方面新兴科技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就让数据安全问题,成了一个突出的棘手问题。
阿里、腾讯的共同挑战
在智慧城市中处于指挥地位的城市大脑,掌控着交通、政务等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指纹识别、人脸识别、NFC支付等便捷的应用技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产生的信息数据也在成倍增长,个人的信息安全风险也就此提高,而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则将对民众的财产、安全产生很大隐患。
毕竟,城市大脑作为一个掌控一座城市的交通、政务及个人信息的终端,汇集了海量的信息资产。一旦这些重要信息泄露,造成的安全隐患将会对整个城市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城市大脑的建设中,信息安全风险必须要降到最低,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
除信息安全风险外,城市大脑的建设还面临领域分割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比如,阿里和腾讯各自侧重的领域不同,面临难题也不同。若两者之间的信息不能够相互交流,必然会限制城市大脑的进一步发展。
如此多的挑战,实际意味着国内城市大脑的建设者们,要想更进一步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而如何在这个7000亿接近万亿的市场里面,取得更大成绩,还需要阿里、腾讯这些巨头们用心思考、细心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