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内循环
疫情带给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在面对较为恶劣的市场环境时,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自身的造血与循环能力,这对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协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美团这样枝节庞大、业务体系复杂的企业来讲,业务的生态内循环尤为重要。
依靠外卖业务占领本地生活市场的美团,其业务的底层架构是连接商户和用户的即时配送网络,那么,如何在这一架构之上排兵布阵,是决定美团成长空间的关键因素。
二季度,美团在新业务上继续积极扩展,新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2.1%至人民币56亿元,是美团各项业务中增速最高的板块。新业务是现阶段美团重要的增长引擎,其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间,是支撑美团市值一路高涨的因素之一。
数据之外,新业务究竟能给美团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还需结合美团的战略布局、执行效率及竞争应对来看。
具体来看,美团新业务的重点方向之一是线上生鲜:
美团闪购旗下推出了以生鲜食品为主的新兴品牌“菜大全”,与300多个传统菜市场合作实现线上化销售及数字化运营;
美团自营的“美团买菜”扩大了在北京、深圳等主要城市的覆盖范围,7月份还在广州等新城市上线;
二季度新成立社区团购业务的优选事业部,7月在山东济南推出“美团优选”服务品牌。
线上生鲜是疫情期间催生的一个风口,并已经吸引了阿里巴巴、同程生活等大小玩家入局。美团发力线上生鲜的行为完全在情理之中——从餐饮外卖到线上生鲜,美团在不断完善与“吃、住、行”相关的业务场景。
从能力范围来看,由食品配送切入线上生鲜,本质上是美团基于原有的配送体系不断拓宽配送品类的尝试。解决配送这一大难题后,美团需要做的只是搭建起配套的仓储设施、提高供应链能力,对美团来讲,这显然是一笔不算困难,但收益可期的好买卖。
除了不断满足用户在“吃”这一场景中的消费需求,美团继续坚持了在“行”这一场景中的投入。
二季度,美团用新的“美团单车”替换了约1.5百万辆旧单车,替换完成后,“摩拜橙”已彻底被“美团黄”所取代。美团此举,实际上是将共享单车所具备营销推广效用最大化,进一步将用户通过共享单车入口进入到美团的生态体系中。
除传统共享自行车业务之外,包括美团、滴滴、青桔等品牌都在今年着力于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美团在二季度推出了超过29万辆电动单车,共享电单车业务是对线下出行场景的又一次补充,也同样具备着品牌营销、导流、增强用户粘性等功能,但电单车更出色的平均周转率,使其能实现更好的单位经济效益,有独立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生鲜、单车领域的新业务,更多是美团基于现有业务,对自身生态的完善,在逻辑上并不难理解。而美团在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资本动作——以5亿美元领投理想汽车D轮融资——就显得尤为跨界。
在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王兴不出所料地被分析师们问到了为何投资理想这一问题。多次公开为理想汽车站台的王兴,依旧毫不掩饰其对理想汽车及创始人李想的赞赏:“我每天都会开这个车(理想ONE),我认为这款产品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而且我认为很多人也低估了他的创始人李想,他是一个顶尖的企业家。”
王兴投资李想,或许是因为纯粹的欣赏,但美团与理想汽车两家企业的牵手,背后并不乏战略意图——结合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的解释,可以从这一联手中了解到美团对自身业务核心能力的深思考,以及对未来市场形态的预判。
即时配送网络是美团业务的底层架构,这也意味着,美团有着很强的“移动”属性,美团的外卖、生鲜、单车等业务,都是建立在移动场景之上的。因此,移动方式的变革将会对美团,以及整个本地生活市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美团要保持长期优势,必须对此有提前的布局与准备。
王兴与李想
在对未来配送场景的想象中,无人配送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无人配送技术上,美团有足够的大数据来支撑其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探索,也已经具备了智能调度系统、美团云等基础设施,在实际运维过程中,美团现有的配送网络、配送人员都可以转化为运维、维保、充电、维修等人员,这都是美团在无人配送上的已有优势。
但是,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方面,主营To C业务的美团并不专业,与理想的联手正好能将美团这一技术短板补足。这是美团在专注自有业务生态的同时,能最高效率布局未来新型技术的方式。
此外,随着汽车行业变革的逐步推进,智能化、网联化、甚至共享化的时代来临,在人车交互、车联网等方面,美团与理想还有着更多的协同空间。
这依旧是美团对长期未来的布局,或许在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市场才能看到相关产品、业务的落地。但在变革到来之时,提前做好了准备的人,将率先品尝到成果。
回到此次的业绩表现上,美团虽然因疫情原因业务整体承受不小压力,但依旧敏锐捕捉到了社会变革中隐藏的结构性机会,并积极推进布局。逐步实现内循环的美团,依旧在坚持讲一个长期主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