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能给甲骨文带来什么

财经涂鸦
关注

“借助TikTok来缩减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在云业务上的差距。”

作者:华夫饼

据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甲骨文(Oracle)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14日早间盘中临时停牌,等待进一步消息披露。复牌后甲骨文证实了与字节跳动达成协议,将成为TikTok可信赖的数据安全合规合作伙伴。不过该交易仍需要提交美国政府批准。

这意味着,自7月传出微软洽购TikTok部分业务的消息以来,TikTok在美国业务何去何从将很快有定论。

复牌后,甲骨文股价快速冲高,最高涨幅曾接近8%,之后围绕6%上下波动。截至今晨美股收盘,甲骨文报于59.46美元,上涨4.32%。

TikTok海量数据将补齐甲骨文社交短板

针对甲骨文“合作协议”这一官方表述,TikTok不涉及出售技术和转让已是大概率事件。“甲骨文作为一个云技术公司,是对TikTok的数据有巨大兴趣,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用户群体的增加。甲骨文这边肯定是不希望有用户损失的,一个完整的正常的TikTok对甲骨文来说就是利益最大化。”一位分析人士对《财经涂鸦》表示。

为什么是甲骨文

据彭博社此前报道,与微软买断TikTok业务提议不同,甲骨文的方案更像是企业重组,其中包含了在新成立的美国实体中拥有一定的股份,并成为TikTok的技术合作伙伴,并将视频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储在甲骨文的云服务器中。美国媒体报道称,此前双方曾将TikTok美国业务的估值定价在25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但该定价是在中国出台限制技术出口的新规定之前,而字节跳动也并不会将其算法出售给任何美国买家。

而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曾在接受采访时确认,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将在本周开会审议甲骨文与TikTok的交易。姆努钦表示,如果交易获准放行,将会成立总部位于美国的“TikTok国际”,并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这笔交易需要在9月20日之前完成。除了CFIUS的审查之外,这笔交易还需要进行单独的国家安全审查。

对于微软而言,旗下有游戏业务以及领英,然而甲骨文在社交领域并没有多少布局,尽管甲骨文作为收购狂人,此前曾收购数百家公司,但主要标的集中在与其在同一体系的软件公司、数据库平台、集成解决方案等领域。截至8月的三个月,云服务占公司94亿美元收入的74%。

而据市场分析,甲骨文对TikTok势在必得的原因之一,正是看中了TikTok的海量数据,通过将TikTok的数据放在甲骨文服务器上,甲骨文或许能够为新的产业开辟道路。

甲骨文并没有一个可以与TikTok结合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但甲骨文仍然可以使用TikTok收集的大量客户数据来改进其营销业务以及云计算工具,提供多种营销服务的甲骨文若能将旗下服务与社交网络联系起来,将对其数据分析起到显著的优势。

而TikTok拥有超过20亿的下载量,其庞大的用户群对甲骨文也极具吸引力。在云市场,尽管甲骨文也提供了广泛的云产品,但已然落后,很难追赶上目前云市场的三大主要供应商巨头,包括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在对社交网络运营并不了解的前提下,通过与TikTok的合作,甲骨文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进入消费市场,缩短与其竞争对手的差距。

收购狂人

甲骨文向企业销售数据库技术和云系统,是最早帮助客户以这种方式构建记录的公司之一。1975年甲骨文向其第一个客户:中央情报局(CIA)提供的项目代码为Oracle, 此后其联合创始人兼现任董事长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便以该代码命名该公司,两年后甲骨文公司正式成立,并完成了中情局、海军情报局、空军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的合作合同。

如今,甲骨文的客户及业务范围正在向全球扩张,包括了马自达、雅马哈等汽车制造商以及英国著名连锁超市Co-op和百货巨头Debenhams等。

董事长拉里·埃里森曾表示,甲骨文的技术可以用来跟踪所有事情,“关于你的银行、你的支票余额、你的储蓄余额的信息都存储在甲骨文数据库中。”

自2004年起,甲骨文便开始了其并购之旅,从2004年至2008年初,便完成了约计40起收并购案,其中包括了2004年底引发业界轰动的PeopleSoft的恶意收购案,最终以103亿美金与PeopleSoft签署收购协议。

从2013财年至2015财年,甲骨文斥资超过70亿美金用于收并购,几乎均以现金代价支付,约为这三个财年累计经营业务现金流量的15%以上。

据甲骨文官网介绍,其收并购策略主要为通过收购活动,寻求加强其产品供应,加快创新,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扩大合作伙伴的机会。

拉里·埃里森在此前曾表达过自己的市场哲学:“只有上规模的公司才能制胜,而消灭竞争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买过来。像甲骨文这样的软件公司在硬件所需的投资是有限的,唯一能保证公司不断壮大的策略就是通过收购以巩固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收购让我们产品线更丰富,也获得了新的市场机会。”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