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的节骨眼上,什么事能抢到头条?大概只有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了。
截至周二收盘,阿里巴巴股价大跌8.13%,报285.57美元,市值跌超600亿美元。
当头一棒
11月2日,证监会发布《四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有关人员》的公告,就引发蚂蚁集团IPO会受影响的猜测,但大部分人还是对按时上市表示乐观。
被约谈当日,相关部门又出台了网络小额贷款指导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以下指称“意见稿”),其中很多被表述为“原则上……”的条款,蚂蚁集团一度被认为是那个“例外”。
没想到转折来得如此之快。
《经济日报》发文称:“蚂蚁集团启动上市以来,广受市场关注。近期,有关方面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了相关问题。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切从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监管层决定让蚂蚁集团暂缓上市。”这里的问题不言而喻,剑指蚂蚁的小贷业务。
由于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注册地都在重庆,蚂蚁需要得到银保监会批准才能继续在全国展业。而根据蚂蚁的招股说明书,蚂蚁联合贷款自己出资比例约为2%,相当于自己出几百亿就撬动约2万亿的联合贷款。
蚂蚁自身在联合贷款中不承担风险,即使起到连接供需两端的作用,不能算“白嫖”技术服务费,也约等于空手套白狼。如果按意见稿要求出资比例提高到30%,想促成相近体量的贷款总额,蚂蚁要自己出七八千亿,相当于目前的十几倍。
根据招股说明书,2020年上半年,微贷业务为蚂蚁贡献了39.41%的营收,且该业务占营收的比重逐渐增大。
意见稿无疑重创了蚂蚁的主要营收来源,更为致命的是,限制了蚂蚁发展的想象空间。
蚂蚁提出的七条市场机遇,小微贷款就占两条。支付宝年活跃用户已超过10亿,基本没有增长空间,并且支付宝在日常交易收取的手续费相当低,增长空间也相对有限。这样看来,小微贷业务的增长是蚂蚁未来发展——也即超过2.1万亿元估值的重要支撑。
监管这一棒子,几乎打断了蚂蚁估值的“承重墙”。
核心没有脱离传统金融
即使没有对小微贷的监管,蚂蚁的估值就能超过目前所有上市银行吗?
不应该。剥开“金融科技”的层层包装,蚂蚁集团的核心依然没有脱离传统金融集团。
2020年上半年,蚂蚁约1/3收入来源于“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约1/3来源于小微贷服务,约1/4来自保险和理财服务,只有0.75%由“创新业务及其他”贡献。
数字支付服务收入,即传统的交易服务费,类似“中介费”;保险和理财服务虽然使用了智能分析、风险测评等系统,但现在这些传统金融机构也都能做到,即使蚂蚁大数据更全、科技更先进,也只能勉强算略有优势。
这样算下来,承载投资人梦想的,只占蚂蚁营收的0.75%。将蚂蚁归入互联网公司的行列,按互联网企业的逻辑进行估值,恐怕不妥。
当然,蚂蚁掌握几乎全国人民全方位的大数据,平台上汇聚了众多产品,在平台和用户画像分析方面的优势不可忽视,因此也不能完全按照传统银行的市盈率估值。
参考目前上市金融机构的估值情况,蚂蚁按30倍市盈率估值应该不算委屈,发行价68.8元/股对应的百倍市盈率着实过于乐观。
金融科技企业未来如何?
前些天,马云10月24日在外滩峰会上的演讲“金句”频出,刷爆全网。他讲得酣畅淋漓,人们听得也热血沸腾。
但爽完了也得想想,他说得对吗?
我们追求的目标一定是健康的金融系统,而这与防止风险不冲突。正相反,防止风险是金融系统不至于突然坍塌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中国的金融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很多时候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允许创新中犯错误,就必须控制可能出现错误的严重程度。
如今,意见稿的发布和证监会暂缓蚂蚁集团上市的决定,体现出监管效率的提升和对市场机构一视同仁的果断,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即使体量和影响力大如蚂蚁,也不例外。
蚂蚁集团在其公众号发表《致投资者》,对A股和H股均暂缓上市表示歉意,并再次强调“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
无论如何,这“十六字箴言”对社会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过去,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常常游走于灰色地带,披着“创新”的外衣行监管禁止之事。例如,监管叫停“相互保”,因为蚂蚁没有任何保险资质和保险代理资质,蚂蚁就将“相互保”改成了“相互宝”,把传统保险包装成众筹式的大病救助计划,换汤不换药,继续销售。
这种在灰色地带钻洞游走的行为,不利于金融发展,更不利于金融服务实体、促进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想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内循环,这样的擦边球必须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监管对蚂蚁下手,着实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
腾讯新闻《一线》通过蚂蚁集团相关人士获悉,11月3日晚间蚂蚁集团CEO井贤栋当晚召集集团内部中P9级以上高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提及到“暂缓”之后,保守估计蚂蚁重新上市的时间要被推迟半年左右,此前投资者的认购缴款将先退还给投资者。又据新浪财经,蚂蚁集团在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将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
这个时间足够长,足够让市场过热的情绪冷静下来,让蚂蚁的估值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