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们不想再将“命脉”交给微信和支付宝

连线Insight
关注

文/黄依婷

3月25日,第三方支付公司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上海沃芮欧退出,华为成为其持股100%的大股东。

这意味着,继小米之后,又一位手机巨头华为拿下支付牌照,成为“持证上岗”的厂商。

华为支付业务,早在5年前就开始布局:

2016年,华为上线Huawei Pay,接入银联云闪付,可用于银联二维码或线上支付,还可用作刷公交卡;

2020年,华为联合银联推出信用卡Huawei Card,支持用户在手机中开卡。其功能类似于普通信用卡,并提供华为云空间、华为音乐等会员付费优惠。

有了支付这块牌照,华为以往的种种尝试,从此可冠以“华为支付”之名。

而在这之前,互联网领域数得上名的巨头,早已人手一块支付牌照。

美团收购钱袋宝、携程收购东方汇融、拼多多有付费通、字节跳动有合众易宝……

斥资上亿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曲线”获得支付牌照,巨头们的经历如此雷同,其自建支付渠道的野心亦如此相似。

对于巨头们而言,支付领域不仅具备巨大的商业前景,更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支付渠道,意味着不必再“受制于人”,交易数据将留在自己的平台上。

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一步步将支付“命脉”掌握到自己手中,对巨头而言是重中之重。

1、巨头围攻支付领域

没有人能逃得过“真香”定律,包括华为。

2016年Huawei Pay的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BG云服务部总裁苏杰表示,“我们对金融行业心存敬畏心,华为不会申请移动支付牌照。”

而如今,华为成为讯联智付唯一大股东,正式将其牌照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华为大规模启动招聘计划。在华为官网的社招栏目上,与支付相关的25个岗位正在招募人才,角色包括服务工程师、产品经理、产品架构师、反欺诈运营专员等。

华为支付招聘岗位,图源华为官网

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华为2020年在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9亿台,同比减少了21.5%,位列全球第三。

在禁令风波之后,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华为手机今年2月销量首度跌出全球前三、市场份额跌至4%,但经过多年积累,华为AppGallery 应用商店已拥有超过230万注册开发者、超过5.3亿全球月活跃用户。

此时入局支付牌照,华为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个“持证”的手机厂商,将帮助其在支付领域布局和拓展。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华为支付业务流量不容小觑。

支付领域早已是巨头们的必争之地。

2021年春节,抖音临时接替拼多多,拿下春晚红包互动权。

这是继2014年微信凭借红包功能,用了七天七夜,让800多万用户开通微信支付以后的又一大经典案例。

耗时一个月,抖音支付紧急上架,并在春节期间狂撒20亿红包,创下703亿红包互动次数,网民参与度仅次于支付宝和微信红包。

在这之前的四个月,字节收购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众易宝,方才取得第一张支付牌照。经过春晚红包大战,字节支付业务向前快速推进了一步。

另一边,被临时替下的拼多多,更早开始了支付业务布局。

2018年12月,拼多多遭商家举报,涉嫌“二次清算”及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被监管部门要求紧急整改。

此后历时一年多,拼多多斥资上亿收购付费通,拿下支付牌照。

2020年11月,在付费通牌照支持下,拼多多上线“多多钱包”,支持用户进行支付、充值、提现、绑卡等操作。

同样遭到过“无证经营”举报的还有携程。

去年9月,在“无证开展预付费卡”风波的两年后,携程掷下4.2亿,收购了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很快,携程就紧锣密鼓地开启“程付通”、“程付宝”、“携程宝”等商标申请计划。今年3月,“程支付”、“游支付”等商标亦被申请,国际分类涉及通讯服务、金融物管、教育娱乐等。

宁可让平台顶着“违规”的嫌疑也要偷偷发展,可见支付业务有多“香”。

巨头对支付的热爱,早就写在价格里。

快手IPO前夜,豪掷8.5亿买下支付牌照;国美曾花费7.2亿,收购冠创美通,将其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更早之前的2016年,美团收购钱袋宝,唯品会收购浙江贝付,小米拿下捷付睿通,美的拿下深圳神州通。

从当时收购案例来看,牌照经营范围仅为互联网支付的,市场价格约5亿元,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两项经营业务的,牌照价超过6亿元,若再算上银行卡收单,牌照价值超过10亿元。

支付牌照,成了巨头的标配。为何它如此受欢迎?

2、支付渠道是“命脉”

开启Huawei Pay,将手机靠近POS机,不用联网、不用开蓝牙,便可完成支付,这听起来似乎比二维码还更具备想象前景。

但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华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形象的称呼是“管道”——交易数据与信息均归属银联,没有任何一条账户信息,驻留在华为系统里。

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兼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告诉连线Insight,此时收购支付牌照,华为更多是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量。

“对于任何一家有交易需求的大平台来说,支付牌照是基本保障,利于其自主安全和成本可控”,由天宇表示。

因为数据安全问题,付费通曾公然与支付宝“闹掰”。

付费通是上海最大的公用事业账单平台,与支付宝合作后,支付宝将付费通作为通道,为用户提供水、电缴费和查询服务。

2014年6月,付费通单方面叫停与支付宝合作,理由是支付宝“扒数据”。

付费通声明称,其系统频繁出现通道堵塞、服务器宕机等问题。经查,是支付宝直接发起(非用户发起)的大量高频账单查询所致。这对其正常业务造成重大影响,并侵害了其权益。

“我们认为,支付宝所谓的用户体验是种‘伪创新’,它就是为了抓取我们的数据。并且,还把系统压力转嫁到我们身上”,付费通相关人士曾向东方早报记者表示。

被抓取数据、被转嫁系统压力,没有支付牌照的“通道商”,命运很被动。

在付费通之后,第二个公开与支付宝“闹掰”的,是美团。

2020年7月,有消费者反映,其美团订单可用美团月付、银行卡、微信等方式支付,但唯独不能使用支付宝。

对此,王兴在饭否表态,“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炮轰”支付宝。2017年5月,王兴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就表示,“我们并没有把支付宝完全下掉,但支付宝的费率高得不合理。”

而彼时的背景是,阿里刚刚投资饿了么,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一面是面对阿里大力扶持“死对头”,另一面却要向支付宝缴纳大量手续费,为其贡献交易数据,美团的滋味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美团月付’工具作安全托底,而将其成本与交易数据话语权拱手相让,美团势必处于极其不利地位。”由天宇说道。

从巨头披露的数据来看,互联网公司的确苦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久矣。

2019年,拼多多财报披露,其向腾讯购买了包括支付处理、广告和云服务在内的服务,总金额达到22.98亿元;字节跳动每年交易额达到1万亿,若按6‰的平均支付费率计算,其每年仅支付的通道费就高达60亿元。

2020年,互联网内卷空前,为了“买菜”这件小事,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和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多次下场指挥、率队亲征,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则再次冲向前线,操盘带队。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基于“成本与安全可控”的支付牌照,成为各厂商手中的盾牌。

“在2020年之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互联网平台,都有自己各自的商业路径和变现模式。但随着直播电商大风口的到来,各大平台挤到了同一个赛道上,可以说这一场刺刀见红的白刃战,一切才刚刚开始”,知名学者吴晓波曾表示。

存量竞争中,“变现”成了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关键。如果说在以前泾渭分明的时代,各家还可互惠互利,那么如今在各个领域短兵相见的情况下,厂商之间的竞争与算计必将加剧。

作为流量的最后一公里,支付可以将流量从获客到交易,牢牢黏在平台自己的场地。一张支付牌照背后所意味着的自主数据与信息,价值堪比黄金。

而有了支付这张“盾牌”,其后的一系列“进攻”也就水到渠成。

蚂蚁的案例,早就说明了支付的价值。

2008年,高喊“改变银行”的马云挨家挨户找银行谈判,打开了“快捷支付”大门。而这之后,利用用户沉淀于支付账户的资金,蚂蚁将余额宝、理财、花呗、保险等一系列金融产品,玩得风生水起。

暂停IPO之前,蚂蚁估值2.1万亿。2020年上半年,其营收725亿,净利润219亿,核算下来,平均每天赚1.2亿元,简直是新时代的印钞机。

这样庞大金融帝国的底层,是“支付宝”这个底层支付工具作支撑。

而如今,无论是美团、携程等交易平台,还是字节、快手等新晋流量平台,都纷纷推出了保险、借贷等金融产品。

例如,字节的金融版图中,前有“放心借”小额借贷产品、“合家保”保险经纪业务,后有“海豚股票”股票资讯平台、“金融广告”理财产品投放平台。

金融,成了互联网巨头追求的下一个尽头,而其金融帝国的地基,绕不开“支付”这块砖。

群雄纷争的支付战场,还会是阿里和腾讯的天下吗?

3、一山只容二虎?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支付宝、微信支付分别以48.44%和33.59%的份额,垄断了超过80%的支付市场。

双雄垄断的竞争格局,已经维持了5年。这期间,尽管两大巨头交锋频繁、此消彼长,但市场始终是“神仙打架”、“小弟喝汤”的局面。

由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构建的“二维码支付”体系,早在2014年就撒下了“天罗地网”。

彼时,腾讯挥舞着支票,持股大众点评,并让其在微信支付入驻。与此同时,微信支付借助促销优惠、附赠推广等方式,为商家寄去大量二维码,以提高其支付使用频率。

几乎与微信支付同一时间,支付宝通过庞大的地推部队,布下细密的网络,一时间,百货商场、车站、出租车、电影院、小商铺,几乎所有线下支付场所,都充斥着“扫码送红包”的字样。

这种极具低成本的支付方式,迅速成为市场主流。

“这不是一场由技术主导的战争,而是一场生态网络、用户心智的战争”,由天宇评价道,“阿里、腾讯建立了庞大的生态网络,再加上二维码在被用于支付之前,已广泛用于信息扫码场景,因此二维码支付一经问世,就快速培养了用户习惯。”

换言之,后来者若想颠覆双雄市场地位,必须从生态网络、用户习惯寻找突破口。然而,放眼当前,能在两方面击败阿里与腾讯的互联网巨头寥寥无几。

入局支付最早、布局金融业务亦最广的美团点评,早在2018年前就完成商业保理、支付、小额贷款、民营银行、保险经纪等各项金融布局。

2020年,美团年报披露,平台活跃商家数和年度交易用户数分别增长至680万和5.1亿,理论上可为其支付业务创造天然流量。

然而,尽管美团曾“嘴上说着不要”,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在短暂地下架支付宝后很快又恢复了其渠道,与此同时,在美团2020年年报中,也未见“美团支付”的身影。

“即使在美团的自交易体系,美团支付也很难提升到主要渠道地位,更不用说在海量支付场景中”,曾在美团充电宝工作过的李明透露,“在美团充电宝地推时,很多用户因为其只提供美团支付一个选项,而弃用美团充电宝。”

较晚入局的抖音,却隐隐显出壮大之势。

近日,在抖音APP最顶端的“同城”列表里,抖音团购上线,与美团、大众点评类似,定位于“吃喝玩乐”四方面。

抖音同城团购页面,图源抖音APP

根据虎嗅报道,北京市美食热门榜第一的意大利餐厅,在抖音上投放了299元双人套餐团购券,已有6.1万人抢购。相比之下,美团上半年799元双人套餐销量仅为424,抖音的带货效果可见一斑。

近期,抖音开始大规模招募地推,通过散布于各地的站点,其团队覆盖了30多个城市线下餐饮、娱乐类的商家。

与美团相比,抖音依托于短视频场景,可为用户精准定位、精准推荐消费商家,而这种消费场景,恰恰是美团所不能及。

据晚点LatePost消息,抖音电商2020年全年GMV超过5000亿元,超过美团4889亿餐饮外卖GMV。

以视频形态切入吃喝玩乐服务场景,创造巨大的交易体量,进而培养用户支付习惯,颠覆已有支付格局,这样的可能性无疑充满着诱惑力。

但在这之前,如何构建广泛的商家生态网络,做大抖音线上电商与线下团购规模,是抖音率先要考虑的。

对于所有支付巨头而言,比相互间“内斗”更令他们紧张的存在,来自于央行。

2020年10月起,央行陆续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长沙等多地发放了逾1.5亿元数字货币红包。

根据苏州的试点经验,下载“苏周到”APP抽签获得数字人民币红包的用户,可在京东商城在线支付订单时,选择“数字人民币”支付选项,与此同时,到指定区域线下消费,用户可在离线环境下,将手机靠近设备完成支付。

很明显,这是比第三方支付更高阶的存在,其角色等同于“现金”。在已有的试点实践中,这种“数字现金”的形态,理论上能取缔所有第三方支付在交易链路的作用。

围绕数字货币的落地,诸多规则有待探究。

如果未来用户基于数字货币产生的数据仅隶属于央行,那么第三方支付发展必将受限;若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完全独立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且未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接口,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地位都将受到挑战。

然而,无论规则如何演绎,对于华为这样的手机厂商而言,在数字货币即将落地的前夜,亲自下场参与支付战争,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

或许有一天,当手机变成一张真正的“支付卡”,不再需要二维码之时,支付格局又将生变。

但当前,在群雄逐鹿,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支付战场里,巨头们唯一一件确定的事,就是抢占一张支付牌照,获得“支付自由”。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