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营收增长停滞,中兴通讯如何重振?

锦缎
关注

03

与华为同路不同命

随着通信市场的发展,运营商营收压力增大,整体行业利润变薄,对于设备商的成本管控和端到端服务能力要求不断提升。

设备商也借着自身优势,顺互联网大势进行IT(信息技术)和CT(通信技术)的融合,涉足通信设备、消费者终端、芯片设计、云计算等多元领域,向ICT的端到端全产品线解决方案进行深化布局,谋求多元化业务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仅有华为成功从CT企业成长为ICT科技巨擘,营收与利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与中兴的十年发展停滞形成强烈对比。

同属中国龙头通信设备商且共同发迹于上世纪80年代,为什么会同路不同命呢?我们下面对中兴通讯进行深入的探讨。

04

三大业务情况各有不同,多元化发展受限,盈利能力堪忧

中兴通讯有三大业务,运营商网络、消费者业务、政企业务。

运营商网络聚焦运营商客户需求,提供无线网络、有线网络、核心网、电信软件系统与服务等创新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消费者业务聚焦消费者的智慧体验,主要生产销售智能手机、路由器等终端产品;政企业务聚焦政企客户需求,基于通讯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相关核心ICT产品,为政府及企业信息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在三个业务中,运营商网络是大头,对公司整体营收影响最大,营收占比从2016年的58.16%提高到72.96%,直接决定了中兴的业绩稳定性,而消费者业务和政企业务则是向多元化ICT公司迈进的关键。下面我们结合上图对三大业务一一探究。

(一)运营商网络业务稳定上升,占比中国三成、全球一成

在前文的全球设备商份额走势图中,我们看出中兴份额呈现缓慢稳定上升的趋势,已经基本占据全球10%的基站建设。而在国内,华为中兴更有优势,分别占据近60%和30%的份额。

在去年中国移动5G第二期基站主设备集采中,共28个省份发布结果。其中,华为拿到全部28个标包的第一份额,合计中标13.3万站,总份额57.2%;中兴拿到26个第二和1个第三份额,合计中标6.7万站,总份额28.7%;爱立信拿到2个第二、14个第三和1个第四份额,合计中标2.7万站,总份额11.5%;大唐(及信科联合体)拿到8个第三份额,合计中标0.6万站,总份额2.6%。

从整体报价看,华为、中兴中标均价都在16万元/站左右,爱立信和大唐略低,诺基亚出局,国内份额向国内厂商进一步倾斜。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2020年5G招标中,中兴通讯也拿下了33%的份额,可见其运营商业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不过,根据一些ISP前员工的论述,中兴设备跟华为比在稳定性上有所差距,华为没有吞下更多份额是因为运营商要搞“均衡之道”,防止一家独大。这或许带有主观色彩,但从华为拿下全部28个省份的第一份额,并在全球的份额上升速度更快,可以看出华为的竞争力确实非同一般。

未来中兴在运营商网络业务的战略部署上,以稳中求进为主。2020年报业绩说明会上,中兴表示了要确保国内份额,优化海外布局。

我认为,国内对华为中兴比较偏向且份额固定的情况下,中兴长期保持30%的份额不难,国外则压力较大,关注能否从爱立信、诺基亚口中夺食。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知道,5G未来几年基站建设规模大,整体行业转暖,因此中兴的运营商业务保持稳定上升是大概率的。

(二)消费者业务萎靡,市场存在感低

消费者业务方面,公司手机业务在小灵通和非智能机时代曾是国内乃至国际的领军品牌,而如今却萎靡破败,仅看近五年,中兴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就从334.5亿腰斩至161.6亿。这也是跟华为反差最为强烈的地方,华为的2020年报中,消费者业务收入达到4829亿元,是中兴的30倍。

这里我真的想吐槽中兴。手机业务做的太差,旗下几个品牌Axon、红魔、努比亚系统更新很慢,系统优化差,相比华米OV、苹果三星丝毫没有存在感,甚至比起魅族一加也差太多,被归于others。

而且,中兴的营销弱,广告力度小,在那岩、钟文泽、小白这些数码大V那里很少见到评测,导致恶性循环,逐渐被年轻人边缘化。再看中兴自己的发布会,下图截取的是去年9月中兴的首款屏下摄像手机Axon 20发布会最后的卖点整理,有什么感受呢?

反正我是没有从这画风上感受到一丝科技感,倒觉得很像一些无良网页上的广告,逃还来不及,别谈有什么购买欲望。

根据调研纪要,中兴表示未来在消费者业务上投入时会考虑产出比,将重心放在不亏损上,也就意味着幻想像华为一样实现破局基本不可能了。

(三)政企业务不见起色,中兴欲加大投入

政企业务主要指为政府、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兴自2002年开始自主研发文件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产品并大规模服务于电信领域,在政企领域已有近二十年积累和沉淀。

尤其14年启动的分布式金融数据库GoldenDB,完全自主研发,申请核心专利超过200件,于2019年10月26日在中信银行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统投产,后又在中信银行总行账务核心业务系统投产,支撑3亿用户,日均交易量达到3亿笔,检验了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

在运营商业务稳定、消费者业务惨淡的情况下,中兴对政企业务愈发重视。

2020年中兴通讯在政企市场的产品研发投入就已经翻倍,21年将持续加大政企营销资源投入,全力支撑政企业务拓展,还将加大研发专项投入,让行业新方向云网底座解决方案能够落到实处。

在新能源汽车兴起过程中,中兴能否抓住机遇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毕竟旗下几家子公司已经发展数年,拥有做汽车电子所需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连接、大数据等能力。

上个月2号,中兴通讯内部更是发文称将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同时将设立汽车电子团队,隶属于系统产品技术规划部,负责汽车电子领域的统一业务规划和经营,帮助车企在整个电动智能网联上提供新的服务。副总裁王翔表示,“智能和网联是中兴的传统强项,因此中兴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是技术发展水到渠成的事情,是ICT业务的延伸。”

总而言之,中兴在政企业务上决心很足,战略上聚焦能源、金融、互联网、交通、大企业,研发向IT的产品做倾斜。在政企业务好几年维持90亿营收的情况下,20年终于达到112.7亿,同比增长23.1%,而在21年公司更是对政企增速提出了>50%的要求,如此明确的目标,大概率能达成,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利润稀薄,改善盈利能力迫在眉睫

作为营收千亿的公司,除了12年盲目扩张和18年制裁的情况下亏损三四十亿,扣非净利润常年在10亿、20亿附近,明面净利润多靠出售资产等非经常性损益,还多次增发补充现金流,扣非净利率仅仅1%、2%。而营收几千亿的华为凭借各条业务线较好的增长态势,净利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同时年复合增速达到10.8%。

为什么利润如此稀薄呢?

一是毛利率相对偏低。中兴的整体毛利率略高于30%,而华为、爱立信、诺基亚、苹果、三星等通信、科技巨头都在40%左右。

查看三大业务毛利率,运营商网络毛利率较高,对公司盈利拉动贡献最大,政企业务保持稳定,而消费者业务的过低毛利率是公司整体毛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但中兴已经更加注重此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即使其终端市场进一步萎缩,也要提升毛利率。

二是公司费用高,成本下不去。研发费用率在12%-15%,为了维持行业内地位,这项大支出是不可或缺的。三费比例则在13%-14%左右,管理费用走高,内部消耗大,为了控制成本,在16年受到制裁之后,高额的罚款、现金流的紧迫让中兴被迫砍掉大量营销费用,这可能也是其消费者业务更加萎靡的重要原因。

综合来看,中兴利润利润微薄的主要解决方法应该是提高消费者业务的毛利润和降低管理费用。

所以,中兴在稳定运营商业务、加大政企投入的同时,牺牲消费者业务的破局是改善公司盈利能力的合适选择,以此争取帮助公司改善现金流,重回良性发展轨道。

至于中兴的管理,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点,我们用单独一部分来探索。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