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不少医院用「向日葵控控」去控制价值上千万的CT机(核磁共振仪),方便工程师远程维护、通过「向日葵控控」,一个远在德国的专家,也可以帮中国的一家医院做调试。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向日葵控控」能解决一些很痛点的问题,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同样适用于不少其他行业。
据陈宇晔介绍,在远程控制领域,国内外没有一家厂商走了贝锐信息这样的软硬一体化结合的路线,基本全是软件的方案。偶有做硬件的,也是纯硬件,不做软件。可以说,贝锐的软硬一体化结合路线,在业界是独树一帜的。
此外,贝锐在协议方面的做法也与国内同行不同。据介绍,中国早期做远程控制的厂商,基本都是在国外开源协议的基础上修改的,贝锐则完全是自己写出来的协议。陈宇晔表示,「花生壳」「向日葵」「蒲公英」,它们所有的通讯协议、算法协议,都是贝锐自己做的,没有使用过开源的东西。
为此,贝锐承受了业内更长的开发周期,如「向日葵」第一期做远程控制,从开发到形成成熟的方案,就用了约三年时间。
调整用户结构
SMB为中坚,KA着力提升,C端坚守
另一大融资目的,在于用户结构调整。
陈宇晔表示,贝锐以往的用户的结构以C+SMB为主,C端用户贡献的业绩能有50%以上。SMB则占了40%+,KA占比不到5%。通过此次融资,贝锐希望推进用户结构调整的工作,未来实现KA:SMB:C达到3:5:2的「理想中的客户结构模型」。
SaaS行业,C端用户续约率相对较低,更新换代也非常快。中国市场的SMB用户,每年迭代续约率则约为55%~60%左右——换句话说,就是有40%左右的流失率。为此,贝锐希望更多地切入KA市场,调整用户结构。
陈宇晔特别强调,贝锐并不是要放弃C端用户,因为C端用户对于考验产品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有非常好的口碑效应,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获客成本。通过一个个C端用户各形成的口碑,可以不断拓展企业付费用户,因此,贝锐希望给C端用户提供高品质乃至免费的服务。
SMB目前为贝锐贡献的营收为40%+,在陈宇晔看来,SMB一方面应该是国家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应该是未来贝锐服务的重点,「SMB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一定要服务好他们」,陈宇晔表示。
后疫情时代
远程连接的需求不会退回到疫情前
对于AIoT物联网大时代「远程连接」行业的发展、走向,陈宇晔了介绍了他自己的判断。
陈宇晔表示,大体上,2000至2010年,是PC互联网普及的时期;2010年至2020年,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期;未来10年,将会是AIoT万物互联、设备互联显著发展的时期。
物联网上的每一台设备,首先一定要解决连接的问题,所以这也会是「远程连接」行业大有机会的一个时期。
为了迎接这个AIoT时代,在SaaS之外,贝锐也做了NaaS产品,例如针对当前4G/5G模块成本高昂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一些诸如4G/5G模块的「基础设备」。
SNP,SaaS与NaaS之外,还有PaaS平台。贝锐表示,「远程连接」服务做了十多年,贝锐已经有有非常多的经验,现有的服务器集群也很庞大。未来,贝锐希望开发自己的协议,包括API,SDK等,让第三方厂商可以快速接入贝锐的模型中,为第三方AIoT的厂商赋能。通过贝锐1亿+的装机量,千万级在线用户,高可靠性、高用户容量的运营能力,为合作伙伴、为市场提供整个链路平台的解决方案。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已经对「远程连接」行业形成了非常显著的影响,陈宇晔认为,疫情之后,「远程连接」的需求肯定会有一个回潮,但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远程连接」的价值,习惯已经形成,甚至形成了「肌肉记忆」性质的习惯,所以相对于疫情之前,市场还是会有可观的增长。
写在最后
未来,基于一些新兴的技术,贝锐还规划有更多的产品与服务。
例如带有AR功能的新产品,将在不久后发布。借助手机摄像头,通过AR技术快速感知现场场景,完成快速的交互,提供远程帮助。或者将程序套嵌到AR眼镜中,在AR眼镜感知现场的过程中,远程的指导人员快速地给实施人员明确的指导……
陈宇晔表示,通过AR等基于视觉的新技术打造新的「远程连接」产品将会为更多企业用户赋能,进而接近前文提到的「理想中的客户结构模型」。
专注于「远程连接」,贝锐已经给市场带来了数款表现优秀的产品。在几轮融资的帮助下,相信贝锐将在新兴技术上,持续带给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