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程度
编辑 | 杨旭然
出品 | tide-biz
没有什么比死对头握手言和的戏码更吸引人了。
其实阿里和腾讯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死对头,两者之间的业务有些交集,但在更多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化,阿里是在做商业的基础设施,腾讯则是以社交网络为核心价值,去拓展游戏、内容、投资等多种业务。
如果一定要说两者之间有竞争,那也是两者的边界竞争异常冲突。资本的扩张性决定了,两家企业即便是已经在自己原有的业务领域大获成功,股东、管理层本身也都不会满足于既有的成功,要不断扩张其“势力范围”。
中国互联网企业因此出现了一个怪圈: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扩张自己的业务半径,侵占其他企业的地盘以获取利润,才符合股东、管理层们的利益,最终导致一种流量与用户割据的局面出现。
在互联网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市场,虽然巨头之间也存在部分业务的冲突,但从来没有像中国的互联网环境这样,存在如此严重的势力割据。这成为了互联网经济遭人诟病、引起监管机构警觉的核心原因之一。
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要被迫在两个巨头之间选边站队,一度成了“常态”。
过去8个月的时间里,市场监管总局对44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进行了立案调查。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互联网领域,而互联网领域,罚款则主要集中在了腾讯和阿里两家身上。
规模不断扩大的边界征伐,在监管的最终“落刀”之后出现缓和。
不少观察者都在判断,两家巨头“打通生态”之后谁将收益更多一些,或者在这些合作中哪些企业会受到影响(比如拼多多),但巨潮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在反垄断大背景下双方不得已而为之的合作,同时也标志着两大巨头未来的业务将更具“内生性”——这意味着双方会经历一个从双输到共赢的过程。
在强势的监管面前做出妥协的姿态,算不上什么世纪大和解。更多的利益,才是资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所天然追求的一切。
01
监管之下的握手
在政府对反垄断的重视以及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强调下,两大巨头的握手和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0年腾讯与360的“3Q大战”激烈正酣之时,可能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中国互联网行业之后的发展走向。
彼时,虽然阿里、腾讯和百度,分别掌握了互联网最重要的三个入口,电商、社交和搜索,被外界并称为BAT,但整个互联网行业格局可以形容为“三超多强”。从“3Q大战”不难看出,其他互联网厂商仍然可以与巨头掰一下手腕。
此后,在互联网的嬗变、迭代中,百度逐渐掉队,阿里与腾讯屹齐头并进、扩张地盘,形成掎角之势。阿里围绕核心电子商务业务衍生出物流、支付、云技术等业务,腾讯则依靠社交打造出了游戏、文娱等产品的娱乐帝国。
自身业务之内,两家公司密集地对外高强度投资,各自构建起了庞大的生态圈,这些被投公司也被人们划入“腾讯系”或“阿里系”。
新财富2020年11月的统计显示,通过密集对外投资,阿里和腾讯已各自坐拥超过10万亿元市值的生态圈。以影响市值为权重,各自都已达到相当于A股1/7的体量。中国前30大APP,7成隶属AT旗下。10亿中国网民的移动生活,被腾讯阿里合围。
在2020年8月最新出炉的《胡润2020全球独角兽》榜单中,胡润总结道:“让我意外的是,在全球独角兽投资机构中,腾讯、阿里都在前十,而谷歌、微软、苹果和Facebook都排不到前面。”
互联网巨头体量惊人,对整个市场生态、乃至经济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尤其一些与实体和线下结合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如淘宝、美团、滴滴,具备“规则制订权”和向平台内的成员“征税权”,对于中小企业繁荣和就业更是有着重要影响。
这期间也伴随着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收购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等乱象出现,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种局面最终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监管行动,最早可追溯到2019年下半年。2020年11月推出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尤其引发外界关注 ,并于2021年2月正式公布。
在这些政策文件和官方媒体的政策解读中,“公平竞争”和“信息共享”被反复提及。前者是关于公平竞争、不得滥用市场地位;后者则要求信息和数据作为一种新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要依法共享。
在政府对反垄断的重视以及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强调下,两大巨头的握手和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02
交互创造价值
在开放环境中,阿里可以借用腾讯的流量,腾讯可以借用阿里的场景。
实际上,两大巨头的和解早有预兆。今年3月,阿里巴巴副总裁、C2M事业部总经理七公表示,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申请,期待和腾讯的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
虽然不清楚这种“逐步开放服务”究竟能够多大程度在生态系统中开展,以及距离具体实现还有多远,但开放生态系统,毫无疑问将是两利的事情。
阿里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腾讯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两个原先彼此封闭的平台或系统的交互很容易创造出新的价值来。
最简单来说,在开放环境中,阿里可以借用腾讯的流量,腾讯可以借用阿里的场景。
当前的淘宝只支持支付宝支付,这为其划定了上限。截至3月末支付宝月活约为8.5亿,微信则超12亿,如果可以通过微信分享和用微信支付,其用户数量有望上一个台阶。另外,像闲鱼这种二手交易网站,一旦有了社交网络的传播,流传速度将大大加快。
对于微信来说,微信支付的交易场景增多了,交易量和佣金都能提高;沉淀在微信小程序上的交易总额也有希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腾讯2019年微信数字商业GMV(小程序交易总额)已超过8000亿元,2020年的GMV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不过,当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时,原本依托于封闭环境而生的商业机会也会消失、受益于封闭环境的优势也会减弱。典型的如微信小程序服务商中国有赞(HK:08083),其业务之一是帮助商家在微信上开店;还有如京东京喜,此前依靠接入微信一级入口迎来交易额的猛增。
这在企业的股价表现上也所体现,7月15日港股市场,中国有赞的股价下跌了11.28%,而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价都有小幅上涨。
虽然总体来说,开放生态系统对于阿里、腾讯双方将是两利的事情,但是这种互利对于双方的好处似乎也并不均衡。有分析人士就指出,相比腾讯对于支付场景的需求,显然阿里更需要腾讯的流量,开放生态对于阿里好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