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也许就是美团的“元宇宙”?

雷科技
关注

字节跳动天价收购PICO,Facebook更名为Meta,“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市值狂飙,百度、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争先注册元宇宙商标……“元宇宙”俨然已成为下一个焦点,激进的巨头在战略布局,观望的巨头则摩拳擦掌,生怕错过。

不过行业对“元宇宙”这一概念颇有争议,最常见的说法是“元宇宙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XR、AI、5G、自动驾驶和区块链等技术都被纳入其中。

在小雷看来,“元宇宙”本质就是线上线下更高度的融合,互联网与实体世界更加紧密的结合,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的边界逐渐消弭,就形成所谓的“元宇宙”。元宇宙就是数字化的升级版,不同科技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机会。

这样看,其实很多企业早已在布局“元宇宙”。比如腾讯在做社交娱乐元宇宙,微信是一站式生活平台;再比如以“We help people eat better, live better”为愿景的美团,则一直在积极打通线上线下,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各类服务。

天上不会掉馅饼,却可以“掉咖啡”。

最近在上海华东无人机基地创新发展论坛上,就有用户收到了一杯“从天而降”的咖啡,这杯咖啡来自1公里外的咖啡厅,四分钟前刚制作好,通过美团无人配送机送达,用户拿到手里还是热的,没有撒漏。

“天降咖啡”背后是美团正在构建的“低空物流网络”,藏着美团的“元宇宙”野心。对美团来说,元宇宙的意义在于通过科技,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更加紧密地联为一体,给用户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从刚刚发布的Q3财报,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团的“元宇宙”布局。

营收增速、用户规模等亮点外,美团财报的彩蛋是科技

周五港股盘后,美团公布了2021年三季度财报。三季度总营收录得488亿,高于市场预期的487.14亿,同比增长37.9%。其中餐饮外卖及到店酒旅两大主体业务整体经营利润达到47亿。截止9月30日,美团过去12个月的年交易用户数达到6.7亿,同比增长40.1%,活跃商家数为830万,同比增长28.2%,这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图片来自美团财报)

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即时配送这两个基本盘十分稳固。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则显示,我国外卖用户数量正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2.09亿上升至去年年底的4.18亿,预计未来几年仍会继续增长,4年平均复合增速接近20%。基于领先的即时配送、用户体验和商家服务能力,美团外卖成为关键玩家。

基本盘稳固对于任何一家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都很关键,只要这样才能为其他业务源源不断输送弹药。不过,任何有野心的企业都不可能只满足于“稳固的基本盘”,相反积极开拓新的增长曲线,才是它们不约而同在做的事情。美团在核心业务外正在积极开拓新的增长曲线,布局自己的“元宇宙”,这一点正是美团财报藏着的彩蛋:科技水平持续提高,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

财报显示,美团过去一个季度的商家进驻率、实体零售数字化普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超过1万个商家在该季度享受了美团提供的“外卖管家”服务,帮助门店交易额平均提升超50%。

美团“外卖管家”服务最大的卖点,就是为商家提供经营诊断、店铺装修、餐品设计、活动策划等一系列数字化运营服务,实现服务产业链的全链条覆盖。透过前期1.5亿的巨额资金投入,预计将惠及3万+商家。

数字化赋能商家“授人以渔”,商家向数字化全面转型,也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另一侧美团则耗费巨大力气对配送端进行技术升级,基于高科技特别是“硬科技”实现更高效的配送,面向“元宇宙”时代夯实基础能力。

无人配送成“风口”,美团早已走出很远

10月抖音心动外卖小程序亮相,再加上阿里口碑和京东达达等玩家,本就竞争激烈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趋急,“万物到家”核心竞争点无疑是配送,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体验,无人配送被寄予厚望。

对于外卖、电商和快递等行业来说,配送成本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劳动力短缺导致物流配送行业人力成本进一步上涨,在成本高外,人力配送会受到天气等影响,很难做到7*24小时服务。配送员上门取派件时包裹容易丢失,部分用户顾虑到隐私纠结是否要送货上门,部分封闭区域不让快递员进入,种种因素均在制约末端配送的效率、成本与体验。

针对以上难题,物流快递业近年来有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快递柜、取餐柜、驿站等等,然而这些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增加末端配送成本,难以提效。

无人配送则是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其规避了人面临的天气与交通等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如今迎来大规模爆发。一方面,随着无人机、激光雷达、AI芯片等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量产方案的成熟,无人配送成本正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无人配送很友好,比如今年5月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向美团、京东等企业颁发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路权。

嗅到市场机会,一众玩家涌入,作为即时配送服务的头部玩家,美团在无人配送领域已耕耘5年,采取无人车配送+无人机配送两手抓的策略。

1、美团无人配送车:具备丰富实战经验和全面商业化基础。

早在 2016 年,美团就已启动无人配送相关项目研究,不只是率先做无人配送的中国科技企业,也是率先以真实落地为导向探索自动驾驶的互联网企业之一。2020年疫情影响下无接触配送迎来快速发展,美团无人配送业务驶上快车道。

自从去年2月首批无人配送车落地顺义以来,美团就在北京展开了大范围试验推广。截至今年4月份,美团在进行测试、运营的无人配送车规模达到近百台。截至目前,美团无人配送车已累积配送订单近10万单,成为业内首个“10万单”的无人配送玩家。而在Q2财报里这一数字是5万单,也就是说,美团无人配送三季度订单增长超过了此前所有,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

美团无人配送车在场景上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在技术上也已领先行业。今年4月份发布的新一代L4级无人配送车魔袋20,是其无人配送技术上的重要跨越。L2只能算部分自动驾驶,L3级别的话驾驶员可以松开方向盘但需要时刻留意路况,而L4和L5级别则可称之为完全自动驾驶,区别是后者不限定场景。也就是说,魔袋20可以在特定场景如园区、校园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

菜鸟的小蛮驴,京东的无人配送车4.0,行深智能的绝地3000H和一清创新的夸父无人配送车,跟美团魔袋20一起,算是市面上最先进的几款产品。从产品的自动驾驶能力来看,美团魔袋20在激光雷达及摄像头上的配备远高于其他产品,配备19个摄像头,3个激光雷达,几乎与自动驾驶乘用车配备一致。

从时速来看,美团魔袋20时速最高可达45公里(因法规要求,实际运营时速目前不高于20公里/小时),绝地3000H为40公里,夸父和京东无人配送车均为30公里,阿里的小蛮驴只有20公里左右;从续航能力来看,魔袋20为120公里,京东无人车为110公里,小蛮驴、夸父和绝地3000H都为100公里左右。显然,在技术和性能上,美团魔袋20业内领先。

魔袋20已具备量产能力,这意味着美团已经将智能制造等商用难题解决。与此同时,通过在顺义等地商业化试运营,美团正在积累无人配送车的道路数据、调度经验,给更大规模的商用做准备。

2、美团无人机配送:自主能力与商业场景受关注,技术能力成“国家队”。

虽然无人机配送“新闻”多年前就有,但实打实用到业务并形成小规模订单的却只有美团。根据财报介绍,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常态化试运行将近一年,为深圳7个区域,8000多户居民提供无人机即时配送服务。

也有其他外卖平台曾在2018年5月宣布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但此后并未见其送餐无人机投入常态化运营。换言之,很多平台将“无人配送”作为博眼球的噱头,而不是作为实打实的业务进行长期布局。

美团则不然。11月26日,美团宣布将在上海构建起城市末端十五分钟配送圈,正式启动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预计首条面向真实用户场景的常态化试运营配送航线会在明年上半年落地上海金山区。

此外,美团无人机还将作为“国家队”成员,代表中国国标委参与全球无人机避障标准编制工作。一方面,这是因为美团具有这一领域的核心自主技术,美团城市低空物流网络90%以上的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发,实现了核心技术国产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团无人机配送有应用场景和真实订单。

自2016年启动无人配送至今,美团在这一领域已低调耕耘五年。最初无人配送只是“W项目组”,2017年升级成事业部,在无人配送车外,美团启动无人机配送场景的前沿探索。

当很多观察者都认为无人配送车与无人配送机有这样或者那样挑战的时候,美团却从未放弃,而是不断发挥自身的科技能力与应用场景,投入资金、资源和人力去解决各种问题,想方设法不断实现“第一单”,“第一百单”,“第一万单”的突破,这是美团“长期有耐心”的呈现。

从“千团大战”走出来、又赢得“外卖大战”的美团,一直有着稳扎稳打的风格。

在科技这件事情上,美团同样稳扎稳打,不会去“蹭热点”概念比如玩儿区块链之类的,也不会“搞噱头”式的做做样子博取关注,而是实打实的科技投入,用科技升维的方式解决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需求。在这一过程,美团会尊重事物发展规律,顺应技术成熟曲线,先是摸着石头过河,时机成熟再迈开步子,比如无人车配送在其决定大规模推广前已摸索四五年,才有了不到2年10万订单的成绩;再比如无人机在服务近万用户前已经完成了超过22万架次的飞行测试,运行时长超过了60万分钟。

“厚积薄发”,大抵如此。对美团来说,无人配送依然在投入期。从财报来看,以无人配送为代表的“硬科技”是美团未来的关键投入和发展领域。

美团硬科技投入升维

从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来看,美团从来不吝为研发花钱。

根据三季度财报,美团研发投入为47亿元,同比激增60%。不仅同比大增,从环比的角度看,美团研发支出也一直处于增长曲线中: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团研发投入分别为和35亿和39亿,上一财年的研发投入也超过了100亿。

美团是一家强调精细化经营的公司,当年“千团大战”就理性地不参与“烧钱大战”,发展至今也从来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在研发投入上,美团的思路也很清晰。

一方面,是不断精进自研技术,提高无人配送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实力。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份,美团研发团队员工规模超1.8万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工程师团队之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研发智能调度、末端配送、无人配送等核心自主技术,积累了1218件人工智能专利和731件无人技术专利。

另一方面,美团积极投资优秀的初创技术公司,加速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牢固的无人配送产业链。

在无人配送产业链条中,上游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解决方案商和下游的配送服务商保持着紧密合作。美团身处下游,积极介入中上游,投资并购则是其聚拢上中游资源,加速产业链共创的最佳方式。

(图片来自辰韬资本)

消息显示,最近两年美团在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AI视觉芯片和晶圆代工等领域不断出手,投资了多家独角兽企业。

今年1月份,美团参与盈合机器人战略融资,一同参与投资的还有另一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有消息称,盈合机器人成立短短10个月就连续斩获三轮融资,美团和字节是在众多VC中硬抢下来的席位,盈合机器人应用于城市治理领域的机器人产品集群,对于美团的无人配送技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延伸和补充。

此外,美团年内还先后向深耕AI+智能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梅卡曼德、专注研发乘用车自动驾驶和低速无人驾驶物流车的毫末智行、行内大热的人工智能视觉处理芯片研发商爱芯科技等抛出橄榄枝。其中,毫末智行和美团的合作就已开花结果——首批落地的30辆魔袋20,毫末智行就是唯一生产合作方,数据显示,毫末智行生产线每年能量产5000台无人配送车,且仍在积极提高产能,其将给美团无人配送车大规模商用提供量产支持。

(图片来自毫末智行官网)

前期巨大的研发投入和外部投资,会对美团的运营成本造成一定压力,不过当规模扩大、研发成本被摊薄之后,无人配送的整体成本也会随之下降,最终会大幅降低美团的履约成本。

中金在专题报告《无人配送,未来已来》中预计当2023年随着单车成本下降至10万元,以及单车日均配送单量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后,无人配送每单成本将降到1.5元上下,使用无人车超过10个月即比招聘一个快递配送员划算。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感叹过自己融资上的困难:

“我们见过100多个投资人,最后真正投我的只有三两个,王兴就是其中之一。”

机器人是美团看到的未来趋势,机器人技术对美团的价值则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无人配送车是拥有四个轮子的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则是空中机器人,对美团的价值也无外乎如是。

美团跟纯线上互联网公司(如搜索、视频、游戏等)最大的不同是从诞生第一天起都在做线上线下结合,不论是当初的团购,后来的O2O,还是今天的生活服务。

美团一直是在通过比特世界的机制来影响原子世界,因为人们的“吃与生活”均是在物理世界完成的,这意味着美团要在原子世界有更多行动。一方面,不断通过“比特”也就是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提升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程度,另一方面,则不断渗透到“原子”,推动商家触网、发力硬科技构建强大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原子世界”服务与产品的履约。

随着时间的推移,线上线下结合得更紧密,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元宇宙”时代来临,美团的价值也开始凸显。美团对无人车、无人机等跨越比特与原子的“硬科技”进行大规模、长周期和饱和式投入,正是在进一步强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原子与比特的融合能力,这些科技将决定美团在帮人们生活更好这个使命里到底能走多远。

写在最后

在外界的印象里,美团一直是靠万千骑手撑起的“外卖王国”,靠人力优势打下外卖配送、生活服务市场的半壁江山,这是对美团的巨大误解。在我们看得到的外卖员背后,更有看不见的科技。

从Q3财报来看,美团正在对科技进行饱和式投入,押注无人配送,构建下一代物流网络,打通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用硬科技的“升维方式”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只有解决问题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元宇宙”的奥义是用技术改变现实宇宙的问题,这也是美团“通往未来的钥匙”。

    来源:雷科技

    本文图片来自:123RF 来源:雷科技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