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煤炭股的集体下行终结了行业12月的“开门红”。截至收盘,中煤能源(01898.HK)报4.42港元,较月初上涨12%,兖州煤业股份(01171.HK),报13.72港元,较月初涨12.27%;中国神华(01088.HK),首钢资源(00639.HK)等煤炭股相较月初皆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回望2021年全年,“煤荒”成为支配煤炭股全年行情的核心。“碳中和”政策的持续推进使国内外煤炭的供需结构持续偏紧,而8、9月份的全球“缺电”使动力煤价格迅速上行。
然而10月中旬以来,海外主要动力煤港口现货价格先于国内价格迅速下跌。截至11月29日,秦皇岛动力煤11月日均市场价格环比10月下降47%。
目前煤炭回归到今年7月的水准,波动趋于平稳,煤炭股却又因何异动上行?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煤炭股又是否有投资的机会?
01
“冷空气”推动煤企股价上行
从短期来看,本轮上涨的原因来自一个简单的逻辑——天冷了。正如股市中常言的“冬炒煤夏炒电”,早在三季度,就有多个权威气象机构预测今年冬天北半球有较大概率出现“拉尼娜”事件,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将出现冷冬,动力煤的需求将具有较强爆发力。
类比2020年末—2021年初冬季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动力煤在电力行业消费量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大幅增长,2020年12月单月动力煤消费量相较于同年10月增长6915万吨,增幅达42.7%。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拉尼娜状态,预计到12月份将有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而12月初的降温也如期而至,肯定了气象部门的预测。根据气象部门分析,2022年1、2月份冷空气将明显转强,有可能发生间阶段性极端寒潮天气。
同时,根据国家电网近期的消息,目前全国性限电基本已经结束,除去部分高耗能产业外,工业用电需求恢复,终端补库需求或在整个旺季中持续强势。尽管四季度国内完成了增产与提库存的操作,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应将获得较大补充,但考虑到新能源发电在冬季能效较弱,大多发电的需求依旧会来自煤炭,预计2022年的冬季煤炭会处于供需格局偏紧的情况下度过,有望支撑煤价再度走高。
02
短期不悲观,长期需转型
国内煤价本轮的涨幅起源于2020年中国后疫情使其经济复苏的强劲。在良好的疫情管控下,企业复工带动了火电增量和燃煤消费量大幅超出了市场预期,社会预期大幅去化。加之“双碳”政策的环保要求,各地煤企的煤炭生产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干扰。截至2020年7月,国内原煤产量大幅下降到不足3.15亿吨,远低于正常的淡季时期的水平,在能源需求远超预期的阶段,造成了市场缺口的快速扩大。
煤价因库存问题大幅暴涨,下游的各行各业却因此被迫压低了利润,火电企业首当其冲,多年未曾调整的电价被迫调整浮动比例,又进一步加剧了下游工商业的成本开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政策端开始发力,通过增产增供、释放优质产能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煤炭等部分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煤荒”得以彻底扭转,煤炭市场也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总结2021年全年的煤炭供应问题,其主要的矛盾点在于供给端的释放不足与需求端的超预期表现导致的。经历2021年“煤荒”后,国内重新核增了煤炭的产能,预计将在2022年逐步全面达产,届时市场供应将面临较大的增速。按照煤炭行业过往的周期来看,2022年将会呈现缺口逐渐修复、库存逐渐攀升而价格中枢下移的趋势。
但国内的“双碳”政策纲领性文件,让煤炭不再像过往的周期产业一般“规律”。自碳中和、碳达峰两大阶段主要目标下,煤炭减产减量的步伐将会加速,新增煤电项目将会被严格管控,落后的煤电产能将会加速淘汰,火电将会逐渐被新能源取代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电力系统的替换难以一蹴而就,根据国务院的预测来看,直到2045年以前,石化能源的消费占比依旧会在50%以上,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至少10年以内不会动摇。
在不考虑进一步政策影响的预期下,煤炭投资有望跳出传统周期逻辑,日益高涨的用电需求与尚未形成完全匹配的新能源发电将会提升煤炭在短期的消费量,而双碳预期将会抑制煤炭的产能扩展,煤炭供给整体不会出现明显过剩局面,煤价的中枢将会在一个偏高的位置达到平衡。
在短中期维度内,煤炭行业无需悲观,紧供需的环境之下优质煤企有望实现业绩的稳定释放。但正如前文所提,煤炭企业不再是单纯的周期行业,而是被指定了明确“终点”的。在需求达峰下滑之前提前布局非煤转型,开辟新的增长曲线,才是龙头煤企应当找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