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数字经济”,2022年开年市场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直至昨日,(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一桥飞架“东西”,高峡出平湖,使我们理解数字经济内涵更具迫切性。
自2022年新年伊始,数字经济领域重磅消息频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国家顶层规划和最高层的共同表态,充分彰显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1月12日,数字经济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对我国数字经济做出了体系化设计以及整体化布局。
1月15日,《求是》杂志刊发总书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出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2021年年底发酵的“元宇宙”概念,以及2022年开局爆火的数字经济,直至当前的“东数西算”具体产业规划,都无不在昭示着一个明确的大趋势:不管你愿不愿意,数字经济时代都已走到纵深时刻。
数字经济聚光灯下的明星,当属那些本身就是数据提供者/参与者们,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板块的青年才俊们。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就是数字时代的原生企业,它们天生就带数字基因,在成立之初就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甚至有部分互联网企业是数字化的创造者,其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服务方式都依据数字化展开。
但数字经济的内核不单单是数字,而是基于数字的新经济,而大家对于经济分析却少之又少。我们看到,作为经济构成的基石之一,传统企业基本上被排除在数字经济的讨论范畴外,好像“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我们观察到的让人唏嘘的事实是,传统企业仍然是被动卷入了数字化时代,显得手足无措。
具体来说,传统企业一直以来是围绕研发、生产、运输、销售等具体活动展开的,生产要素是机器、土地、厂房、劳动力,在生产过程虽然产生大量数据,但作为副产品并未引起重视,海量数据反而逐渐变成了“数字孤岛”,没有发挥数据应有的价值,就更别提数字化了。
数字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不是所有人都一定受益的;我们认为,被动的传统企业们,反而是要“渡劫”。何谓渡劫?其实这最早是道教术语,是指人可以通过修炼的方式,突破桎梏,最终获得特殊的能力而实现升华。反观现在传统企业的处境,不正是处在这样的“数字劫”中吗?
新生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传统企业无法孤立于数字经济而存在,而被动的他们该如何获得主动权,渡过这个数字劫?
02
逃不开的数字经济
自然有抬杠选手要说了,我直接不去管数字经济不就行了。而我们的答案也很直接,不行。因为数字经济过于重要,绕开等于毁灭;而只有直面,才可能获得新生。
【1】往小了说:数字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照例先摆数据。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化的加速渗透,数字经济的体量日益增大。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GDP比重已从2005年的14.2%跃升至2020年的38.6%。也就是说,当下我国经济中已有接近4成是与数字经济相关。
再举个例。我们的生活已经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从线上购物、手机打车,再到线上办公,都离不开数字化,甚至一个街边小小的包子铺如果离开外卖平台,生意都会直线下滑。另一个相信每个国人感受很深的例子,就是疫情以来的精准调控,“行程码”和“健康宝”强大到能够刻画多达14亿人的时空数据,毫无疑问背后就是数字的力量。
图2:2005-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
【2】往大了说:数字经济是未来国家战略方向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桥头堡。
早在2018年,我国就提出“新基建”建设,其中包括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到了2019年,“新基建”又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年国家不遗余力的推动“新基建”建设,就是为了打好数字经济基础,抢占未来全球竞争制高点。
时至今日,国内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硬核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已然成为数字经济未来长期发展的坚实底座。
5G基站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建设总数超过140万个,占到全球基站总数的70%以上。
云计算方面,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1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91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96%,越来越多的企业迈上“云端”。
工业互联网方面,根据工信部统计,自2018年国家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以来,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迅速增加,到了2021年5月,注册量已经突破200亿,甚至超额完成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的目标。
图3:“新基建”七大板块,资料来源: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