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要「摸着俄罗斯过河」?

数字力场
关注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一定非得「摸着俄罗斯」,但必须「过河」。

撰文 | 佘宗明

「假如他们也像对付俄罗斯那样,对付我们呢?」

在西方科技巨头几乎全部加入「对俄制裁团」后,很多网民生出了这样的担心。

这份担心,可以代入到具体场景中:

苹果今天可以对俄罗斯用户停止服务,明天会不会对中国用户也做出同样的动作?

波音这次可以对俄罗斯航空暂停维修和技术支持服务,下次会不会对中国航司也采取类似的措施?

AMD、台积电会不会在将来某一天对中国也摁下断供按钮?

不少人在认知机器上输入「居安思危」的口令,得出了「由俄及中」的结果:

俄罗斯吃一堑,咱们要长N智。

别忘了,那可能是将来时的预演。

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必须打提前量,必须「摸着俄罗斯过河」。

01  

不得不说,「克制」的苹果也加入围剿俄罗斯的「互联网国际战队」,颠覆了许多人的惯有认知,也激起了部分人的疑虑。

在以往,人们会习惯性地认为,苹果会遵循商业逻辑、拒绝政治站队,会选择「让商业的归商业,让政治的归政治」,会导向实用主义立场与中性态度的一边。

但苹果最终加入制裁合唱团,「打脸」了太多人。

这打破了许多人的固有观念:原来,「用户本位」并不是苹果们最大的「政治正确」,「外部市场」在科技巨头商业象限里的排序也未必总是第一位。

你说俄罗斯的用户也是用户,单方面停止服务是歧视和违约?

你说俄罗斯之前也是新兴的数字化市场,互联网渗透率还有发掘空间?

人家照制裁不误。

▲国外企业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汇总。

乍看是「反战」立场下的反应,细看却是「信息战」棋盘里的落子。

这至少表明,这些科技巨头的价值支点正发生位移:

1,「庞大市场论」「用户至上论」终究是意识形态高墙下的调节性节律运动,而无法破墙而出。

2,既有的「商业-政治」二元平衡,正在被打破。

别以为横亘在政治跟商业之间的价值观挡板,就不会倾斜或倒塌。

也别以为你市场巨大,别人就只顾着商业逻辑,就舍不得放弃你。

之前国际芯片巨头们对华为说断供就断供,就已经提供了注解。

这正是很多人类比推演的现实依据:今天发生在俄罗斯身上的,可能就是我们明天要面对的。

由此延伸的命题就是:信息安全,网络空间主权,科技先发优势……

循此得出的结论是:要加强科技自立,防止技术封锁。这其实是「以攻为守」的科技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02  

事实上,已接入全球互联网的俄罗斯,不是没有留一手:

自2016年起,俄罗斯首位互联网顾问格曼·克莱门科就设想,造自己的智能手机,搭自己的互联网防火墙,建自己的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

2019年11月份,俄罗斯就针对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侵略性」,提出了「主权互联网」法案,以期用「大局域网」应对国外科技企业「断网」和网络黑客攻击。

2019年底,俄罗斯斥责200亿卢布,成功进行了断网演习,测试了国家级内网「RuNet」,为的就是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威胁,确保俄罗斯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运行。

而早在2012年,网络监控公司Renesys就曾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数量作为依据,来确定孤立部分国家互联网的难易程度。最终结论是,俄罗斯在面对故意切断网络的情况时仍然「有抵抗力」。

「养网千日,用网一时」,俄罗斯千防万防,防的就是「美国可以关闭俄罗斯的整个网络」。

这次被西方科技巨头制裁后,俄罗斯的RuNet就被派上了用场。

然而,多年来的「重军用轻民用」传统,让俄罗斯信息产业「发育不良」,几乎可以说是精准错过了所有的互联网重大发展机遇。

拿操作系统来说,俄罗斯的确可以掏出取代Windows的定制Linux操作系统,但普通民众没法用。

而RuNet网络的「对内不对外」属性,决定了其价值更多的只是内部信息传递,无法在国际舆论场将信息战劣势扳倒回来。

换句话说,产业基础决定了,俄罗斯难以避免地要吃「互联网落后」的亏。

03  

那,中国科技产业要不要「摸着俄罗斯过河」?

其孪生问题是:西方科技企业会不会「摸着制裁俄罗斯继续过河」?

说得更具体些,它们会不会「吟鞭东指」,将那些制裁措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我们身上?

这显然需要置于繁复背景下加以考量。主要参考因素有几点:

1,西方科技企业实施制裁的适用条件。

2,中国科技产业的实力、能力、潜力。

3,科技产业链「全球化」与科技自主的拉拽。

这些因素里,或许能同时拎出一堆不可能被制裁的A情形和可能被「打压」的B情形来。

▲2021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

A情形就包括:

中国的和平崛起路径、40年来「没卷入战争」的情况和稳定发展环境预期——这意味着罕有战争威胁,而西方科技企业对俄罗斯的制裁中,虽然掺杂了意识形态角力、地缘政治、国际格局、战争厌恶等多重因素,但最直接的还是战争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跟全球的经济依存度很高,科技产业已深刻嵌入全球价值链——这意味着谁跟谁都离不开,制裁很容易带来「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

要而言之,中国清楚地知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前一句是「国虽大,好战必亡」,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也很有「建设性」。

B情形则包括:

意识形态摩擦上升的风险;综合国力提升带来的「主导权争夺疑虑」;高科技领域的短板犹存。

中美贸易摩擦,就是最直观的注脚。

04  

说白了,虽说军事热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只要地球没那么平,贸易战、科技战、信息战的风险就会存在。随之而来的,则是「安全」的重要性被不断强化。

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科技产业,是安全不可或缺的支撑。

这导向的,不该是强调对抗意识与脱钩思维的「摸着俄罗斯过河」,而应是科技自强,是互联网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做强科技产业,与其说是为了预防「脱钩」而做准备,不如说是「合作-竞争」框架成主流形势下的以科技攻坚带动技术进步。

强调科技自强,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发展,也不是要将「脱钩」置于「自强」的反面。

前些年,很多人对科技发展离不开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有清晰认知。可2019年中兴华为的遭遇,将基础科学「补短板」与高科技领域「固长板」的必要性凸显了出来,避免被卡脖子。

只不过,有些人由此得出的启发是,发展高精尖产业只能靠自己,外国的都靠不住,继而否定全球产业协作的价值。

这无疑是钻进了另一个极端,也理应被纠偏:科技自强,不是要否定产业协作,而是要平衡拿捏,以「外」促「内」,在协助合作中追求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价值链上的提升。

常识还得重申:只有开放,才能更好地自主发展。科技自强,是开放基础上的自强。

追求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终极目标也不应锚定在防止被「断网」上。确保网络安全很重要,提升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力、带动更多产业发展也很重要。

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仅是网络安全的支撑力量,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数字引擎。

说到这,有些谬误的观念,如认为互联网发展更多的要靠「有形的手」而非市场「无形的手」,认为互联网该来一场「国进民退」,显然需要矫正。

在发展互联网上,「发挥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仍是关键。在这方面,要避免的,恰是走俄罗斯「重军用轻民用」的路子。

05  

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显示,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新加坡分列综合排名前五。在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互联网应用等指标上,中国也稳居第一梯队。

倘若我们哪天真的被西方科技巨头制裁,「抗压能力」也势必远高于俄罗斯。

苹果对我们停止服务了,我们还有小米、华为;

苹果App Pay、谷歌地图、微软云没法用?我们还有支付宝、微信支付,高德、百度地图,阿里云、华为云……

但这不等于,中国互联网就已经够强了。

得看到,经历了去年的「中丐互怜」后,中美互联网差距有扩大之势——这是个不利的信号。

▲中国互联网仍需追赶。

毕竟,俄罗斯被「互联网国际战队」围剿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中国互联网需要变得更强。

可循的长远路径是:向外,出海;对内,往纵深领域发展。

开放,是提升互联网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互联网不能「圈地自嗨」。只要向外拓展,走到外面世界去,中国互联网才能避免在「存量厮杀」中互耗和内卷,也才能在全球化信息战中占据优势。

进阶,也是互联网摆脱周期律的不二之法。

中国互联网此前热衷于C端的争夺,走的是「圈地策略」,势力范围囊括零售、食品、医疗、消费金融、网络支付、出行、房产、旅游、物流等。

随着「反垄断」大幕已启,加上存量时代到来,中国互联网的横向扩张节奏已难以为继。

相形之下,美国科技巨头在纵深领域布局得更多:如操作系统、人工智能、通用芯片、导航系统、无人驾驶、编程语言、机器人、基础科学等。

接下来,在纵深领域深耕,在核心技术上突破,是中国互联网的必答题。

揆诸现实,出海、硬科技攻坚,也确实成了新BAT们在加码发力的方向。

互联网企业在升级,舆论也要改变某些偏颇认知,特别是那种「明锤暗激」的观念——似乎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狠锤一番,芯片就能造出来了,半导体IDM就涌出来了。

可事实上,任何产业发展,都有其阶段性。举个例子,日本精密制造很发达,可那也是先有产业承接后有转型升级。

互联网、芯片产业一样,不能因为消费互联网走到了瓶颈期,就否定中国互联网过去走过的20年。互联网出现了问题,要的是规范监管下的因势利导,而不是「锤」。

06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一定非得「摸着俄罗斯」,但必须「过河」,也就是只能向前。

落点就是:继续推动中国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改用那个句式——

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互联网发展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互联网搞坏。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原文标题 : 中国互联网,要「摸着俄罗斯过河」?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