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华为将迎首款屏下摄像头手机

OFweek物联网 中字

近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信息,华为申请的一项手机外观专利正式获得授权,授权公告号为CN307142027S”。

image.png

这条专利的亮点在于,此款手机的正面为一块完整的全面屏,没有进行任何的打孔开槽,且从俯视图来看,它也并没有采用升降或滑盖等机械机构隐藏摄像头。

这意味着,此次通过专利的这款手机,很可能将会是华为旗下的第一款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真全面屏手机。

在其他方面,这款手机正面采用了曲面屏设计,后壳也同样采用了弧形过渡,整体观感较为圆润,且摄像头凸起较小,理论上能够带来较好的握持感受。

真全面屏时代的颜值之争

虽然手机屏占比不断上升,挖空屏、水滴屏、刘海屏层出不穷,人与互联网交互的“视界”不断更新迭代,厂商在为全面屏而努力,但是终究都不完美,而屏下摄像头方案,真正的才是全面屏的完美解决方案。

但是,想要攻克屏下镜头技术并非易事,因为这项技术的显示和透明最难把控,屏下镜头区域在不拍照的情况下要保持正常显示,而在拍照的时候要把这一区域做透明。而显示越好对于像素的要求就越高,但像素越高却会影响屏幕的透光率。所以,显示和透明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手机厂商想要完成真正的全面屏技术,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此前,中兴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屏下摄像手机——中兴天机Axon 20 5G,但由于在显示和透光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其使用的是降低摄像头区域像素密度,减少像素数量的方案,但其屏下摄像头在用户自拍时表现并不够好,通常会出现亮度不够以及眩光问题,直到今年7月的Axon 30上才有所改善。

但是,中兴在全面屏领域的尝试,向人们显示了手机的新的可能性。不只是中兴,小米一直也在不懈追求全面屏。2016年,小米MIX便成功掀起了一股全面屏浪潮,另辟蹊径的将摄像头放到了屏幕下方,一度将手机屏占比提高到了90%以上。

而小米MIX4则拥有非常完整的屏幕,同样使用屏下镜头技术,屏幕显示效果浑然一体,而且为曲面屏,视觉体验效果同样值得陈赞。

近几年,手机厂商不但一步步把屏幕变得更大,还打算将前置摄像头一并抹去,朝真正的全面屏形态扩展,在这个过程中,屏下摄像头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中兴、小米、OPPO、vivo、三星等国内外手机厂商均提出不同的专利技术,同时,维信诺、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供应链企业也开始对其进行研发。

2022年,屏下摄像头技术来到了十字路口,从各显神通的提高屏占比到真全面屏的赛才,颜值之争从未停止。

以屏下技术对抗苹果

2017年秋季的iPhone X发布之后,很多手机厂商都开始跟风苹果的“刘海”设计。当时,无论是高端旗舰还是当时的入门手机,手机正面撞脸苹果“刘海”俨然成为一种趋势。

2018年,安卓厂商开始尝试各种方案突出自身设计,也将刘海这一方案逐渐抛弃。

当时,市面上出现了弹出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正面开孔屏、前后双屏幕等一系列设计。而在厂商们各显神通背后,其实是它们发现的“财富密码”:与其借鉴苹果但无法学到精髓,不如走出一条真正的全面屏之路。

不过,无论是弹出式摄像头还是滑盖式摄像头,它们都存在一些天生缺陷。由于机械式结构的加入,这些手机既不能做到足够长的使用寿命,也无法实现手机防水,从用户直观感知来说,这类手机还比普通手机要更重一些,这些都很难通过技术进行升级。

因此,厂商们也开始就此寻找其他可替代方案实现全面屏,屏下摄像头技术则是厂商们寻找到的最可能在未来普及的方法之一。

如今很多安卓手机采用的“光电式”屏下指纹技术,便是将摄像头放在屏幕下方,当用户指纹解锁手机时,屏幕会发出强光照亮指纹,接着屏下摄像头拍摄到指纹反射的图案,进行指纹信息比对后便能解锁手机。

但在屏下指纹技术成熟之后,屏下摄像头技术迟迟没有实现量产,主要原因在于拍摄人的手指和人脸对画质的要求不同,拍摄人的手指拍出的是黑白图像,对画质要求很低,但作为日常自拍用的手机前置镜头,不但要能正常拍照,对于光线、相机分辨率等也有硬性指标,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在小米展示的技术中,通过缩小单个像素点实现更高的屏幕透光率。而在vivo申请的专利中,他们采用PMOLED材料作为摄像头位置显示屏材质,由于PMOLED本身具有较高的光线通过率,所以能提升自拍效果。此外,OPPO、魅族等厂商也提出了各自的相关专利,但都在原理上相差不大。

尽管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但从弹出式摄像头到屏下摄像头,新技术的突破让手机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实现真正的全面屏。

更为重要的是,小米、荣耀、华为等国产厂商,有可能借助这一技术进一步提升旗舰产品的天花板,搭载屏下摄像头的安卓手机,能够和iPhone划分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着技术成熟,如今几乎已经成为安卓手机标配,屏下摄像头技术作为安卓厂商发展的重点,或许存在于中高端手机当中,并成为安卓手机未来的标配。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