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巨头失去“黄金十年”

零壹财经
关注

来源 | 零壹财经 作者 | 沈拙言 

业务收缩、产品下架、人员裁撤、市值缩水、业绩平平……这些关键词,在过往岁月中,和互联网巨头联系起来都会觉得有些违和,普通用户会表示难以置信,相关公司品牌负责人会视为“巨大的负面”。

可当某大厂裁员四分之一已经不能成为爆款新闻、某巨头平均每星期下架一款APP产品、背靠超级巨头的明星创业项目黯然退场的时候,互联网巨头们已经不再奢求维护一个完美的“虚名”,而是尽可能想把利润或者现金握到自己手中。

纵观2022年互联网巨头的半年报,业绩表现多如马化腾的腰椎间盘一样“不那么突出”:边缘业务都在收缩或关闭,新上市业务屈指可数,即便是对“元宇宙”等新概念的布局也显得谨慎十足,不复往日“大胆烧钱”的荣光。

互联网巨头的高光时代,已经悄然逝去。美团王兴一语成谶,2019年,果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01 泽国江山入战图

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打了很多场。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当团购模式进入中国的时候,以美团为代表的第一批团购网站应声而起。搞团购大战,入局门槛低、流量获取快、资本卖力捧,行业内迅速涌入了超过5000家公司。由于同质化程度极高,入局玩家以只能依拼补贴力度的形式进行竞争,营销费用首次破亿,开创了一个“烧钱”时代。

美团是第一批团购网站之一,也是最终的幸存者,时至今日,仍在亏损的泥沼中没有爬出来。据其财报,美团2022年上半年营收972.1亿元,同比增长20.3%;上半年净亏损68.2亿元,同比收窄16.9%;调整后净亏损15.3亿元,同比收窄75%。

团购大战尚未结束时,网约车大战就已经提前接棒。

滴滴把补贴的战术发扬光大:司机用滴滴平台能够获得原收入之外的奖励补贴;乘客用滴滴打车能够使用巨额红包,最终甚至能免费乘车。在“钞能力”的加持下,滴滴的订单量几何式增长。

其它玩家也不甘落后:“谁还没个大哥呢?”

最疯狂的时期,滴滴与快的每个月可以烧光5亿元。以战为和之后,吞下了快的的滴滴再战Uber:滴滴的每月烧钱数额由5亿元变成了10亿元;Uber进入中国市场后累计烧掉25亿美元。滴滴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当时说:“第一次海湾战争花费大约600亿美元。滴滴和优步大约融资了200亿美元,这简直就像一场战争。”

除了巨头之外,其它网约车平台也在打。据不完全统计,网约车领域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平台募集的资金超过2000亿元。

最终滴滴以绝对性优势胜出,巅峰时期市场占有率超过95%,但时至今日,其财报中仍有“亏损收窄”的关键词:2021年全年,滴滴营业收入达 1738.27 亿元,较 2020 年的 1417.36 亿元同比增长 22.68%;亏损幅度同样扩大,总亏损为493.34 亿元。

网约车大战稍停,直播行业便兴冲冲地打了起来。

2016年内,数以千计的直播平台入局厮杀。为了宣传自家平台或自家主播,各家平台用各种轰轰烈烈的营销活动开展竞争,从游戏直播打到泛娱乐和体育,最终诞生了几位赢家,而幸存到最后,并不意味着持久的生命力。“千播大战”过去许久后,王思聪的熊猫直播倒闭,腾讯的企鹅电竞也在2022年停服。

活下来的头部平台中,虎牙和斗鱼仍在亏损:虎牙在2022年第二季度总营收22.75亿元,同比下降23%,净亏损1936.6万元;斗鱼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8.33亿元,同比下降21.55%,净亏损3880万元。

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的重复。与“千播大战”前后脚出现的共享单车大战,则让人类常用的颜色捉襟见肘。

巅峰时期,国内主要城市的各大十字路口,都有海量颜色各异的共享单车停放, ofo与摩拜在两个车轮子之间掰腕子,数十亿的人民币砸了进去。从299元押金到99元押金再到无押金,这中间蕴含着多少家平台的落幕?

可当战事停歇后,2022年的今天,路面上再也看不到ofo与摩拜的身影。反而是收购了摩拜的美团、滴滴的青桔、蚂蚁金服的哈啰单车,站到了最后。

共享单车的余烬还未消散,各地政府都在为倒闭平台遗留下的废铁发愁的时候,社区团购的冲锋号吹响了。

老巨头与新巨头都在布局:滴滴的“橙心优选”立志抢夺行业第一,美团准备了700亿元整军备战,拼多多的“多多买菜”号称“10亿补贴”。短短几个月内,赛道内挤满了玩家,既有原本就扎根社区团购的土著,也有互联网公司撑腰的新平台,连房地产企业也眼红入局。

烧钱竞争让十荟团等 " 老三团 " 接连破产倒下,美团优选等 " 新三团 "虽然存活,却也在拖着背后互联网巨头的业绩,亏损数额在每个财务周期内都倍数级增长。

直到社区团购战争之后,互联网巨头才深切意识到,“先补贴拉用户——再用充足的现金流耗死友商——最后规模经济形成后重新定价直至盈利”这套逻辑似乎不再行之有效。

02 生民何计乐樵苏

竞争的主要手段是烧钱,但当繁华褪去后,数千位玩家留下的并非只有钱烧掉的灰烬。他们挥了挥衣袖,留下的全是乌云。

共享单车的市场定位,是解决用户在公共交通覆及范围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因为面对的是民众最切身的需求,才让众多共享单车平台看到了商机。起初,廉价的价格确实让用户感受到了便利,共享单车也和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并称“新四大发明”。

但当战事结束后,共享单车平台长久以来的亏损总要有人买单,只能把目光放到客单价上。于是,每次“共享单车涨价”都能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引发民众的议论:当共享单车的单次骑行价格和公交车持平甚至超过了公交车,那共享单车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如果是通过骑行锻炼身体,“最后一公里”用走路的方式不行吗?

除了用户之外,废弃的共享单车的处理还成为了社会治理上的大难题。有报道曾算过一笔账,2017年各种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近2000万辆,它们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

2019年,厦门出现超过10万辆废弃共享单车,相关企业已然倒闭,政府无奈只能将废弃共享单车迁移到远离市区、空地较多的同安区。时至今日,同安区仍然可以看到为数众多的“单车坟场”。

这样的案例,在全国各个城市均有出现。有个问题甚至都不好回答:今时今日的共享单车,是创造的价值更多,还是挖得坑更多?

另一个案例中,共享充电宝已经被誉为“价格刺客”。共享充电宝也不像其它行业一样,在“烧钱大战”中给到用户更多的补贴和福利,它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说服商家给它提供摆放设备的位置。

告别了“1元时代”后,共享充电宝频繁涨价,但与之相对应的服务并没有水涨船高,用户依然能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不良体验:如要通过共享充电宝充满一部普通手机的电,需要至少3-4个小时的时间,这意味着充电宝的租赁费用往往超过10元(以3元/小时计算),特殊场景下甚至达到24元(以6元/小时计算)。

中国城市居民用电的价格通常在0.5元~1元/度,通过共享充电宝需要付出数十倍的代价,即便是特殊场景下的特殊需求,价格也稍显昂贵。

而网约车本意也是方便用户乘车,在实际运营中对用户进行“大数据杀熟”。除此之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的审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滴滴在8个方面的16项违法事实以及其存在的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都让用户后怕不已。

李彦宏曾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用户愿意吗?很多时候不是用户心甘情愿,而是如果不愿意牺牲隐私,就无法获得已经习以为常的便利。

03 凭君莫话封侯事

在过去,互联网巨头并不是有意要参与各类“烧钱大战”,当战火烧到自己脚下,危机意识会驱使它们将威胁扼杀在萌芽中。

淘宝先是打败了强大到不可一世的eBay,后挤走了“过江龙”亚马逊,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对手倒下后,最终纵横天下。尚未深刻体验“无敌到底多么寂寞”,京东就在一步一步缩小差距,还被半路杀出的拼多多用8.82亿的年度活跃人数包围。这还仅仅是平台电商领域,直播电商也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走平台电商的流量。

所以为了构筑护城河,看到任何与自身有些关联的商业模式都要优先布局,把刀柄握在自己手上,直到外界看来,互联网巨头什么都在做,从衣食住行等大类目到柴米油盐等小类目,既要争夺科技制高点,也能足够下沉去争夺菜篮子买卖。所有能够获取流量、变现的方式,互联网巨头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也是为了这种布局,让“能打败自己的只能是自己”,互联网巨头们盛行“赛马机制”:不同工作组各怀创意,各凭实力争夺公司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空间,胜者逐鹿天下,败者红牌罚下。

也是在这样的模式下,互联网巨头们市值屡破新高,远超传统企业。

《收割者:腾讯阿里的20万亿生态圈》文章中表示,通过近年5000亿-6000亿元规模的投资并购,腾讯与阿里巴巴分别构筑了10万亿元市值的生态圈,5年间膨胀了10倍。相比之下,上海市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8万亿元;深圳300余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1万亿元;A股总市值10万亿美元。腾讯与阿里的资本能量,甚至已能与一座一线城市比肩。

直到寒冬的来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重新修订,《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文件的发布,都预示着监管重锤在砸向垄断,砸向“资本无序扩张”。

当《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还是征求意见稿时,一经发布,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在美股、港股轮番大跌,短短两天时间内市值共计蒸发2万亿港元。

之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和美团“二选一”垄断案进行查处,分别罚款182.28亿元、34.42亿元,充分体现了国家公平公正加强反垄断监管的决心和坚决治理“二选一”行为的态度。

对于滴滴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行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

政策在不断收紧,日子突然不好过了起来。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总市值为17.8万亿元。而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跌至10.9万亿元。

“降本增效”这一多见于它行业的词汇,也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所提及。

腾讯和阿里巴巴曾经两极争霸,几乎瓜分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在2022年,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腾讯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0.34 亿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281.39亿元,同比下滑 17%;阿里巴巴2022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达2055.55亿元,同比下降0.09%,是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净利润为226.59亿元,同比下降49.72%。

这样的下滑,还是建立在双方不停裁撤边缘业务、降低投资成本、削减人员团队、关停部分产品以及减持、套现诸多原有投资的前提下。

用最短时间跻身互联网巨头的字节跳动也在不停“降本增效”。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最新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中表示,字节跳动将根据业务形势更新人力计划,大幅降低2022-2023年招聘计划,降低组织规模增速,并提升组织效率。

在一众高呼“降本增效”的声音中,混进了一个仍在保持高速流量增长的哔哩哔哩。据其财报,哔哩哔哩2022年第二季度月均活跃用户数达3.06亿,同比增长29%,日均活跃用户数达8,350万,同比增长33%,连续两季度实现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速超月活用户增速。这家高速增长的公司,盈利仍然是硬伤:第二季度营收49.09亿元,同比增长9.21%;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0.1亿元,同比增长79.5%。

也正是在“紧日子”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们在新领域稍显克制,更多体现在的对基本盘业务的防守与巩固——至少“元宇宙”概念诞生已经一年多时间过去,还没有出现“千元大战”。这当然也和元宇宙目前仍不太具象有关,相配套的技术仍在发展中,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以致于悍然将Facebook改名为“Meta”的小扎,发个元宇宙头像都要被全世界群嘲“就这?”

结语

在人们水电缴费还需要去银行排队、买衣服如果不还价还要担心被商家宰的年代,互联网平台的出现的的确确、真真切切地让用户感受到了新模式的便利。区别于传统行业的诸多不便,互联网平台凭借轻量与便捷,收获了用户的喜爱。

但随着行业逐步向前,以用户量为核心竞争力崛起的互联网巨头们,在某些方面逐步站在了用户的对立面,一些违规行为甚至让用户深恶痛绝。
这不是好现象,也不是互联网巨头尚且还是小平台的时候所期待的世界。

当马化腾还在为没钱购买符合QQ用户基数的大容量服务器之时,他肯定不知道,当他的公司成为中国市值数一数二、全球游戏收入最高的巨头之际,公司某部门发布的新游戏实录演示,会被所有观众吐槽“抄袭无底线”。他更不想看到,腾讯某部门以2.8元的价格,公然售卖其它友商标价六十多元游戏的离线共享版(盗版)。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希望故事到诗句的第三句便已经结束了。

       原文标题 : 当互联网巨头失去“黄金十年”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