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综合整理自互联网
作者:李宝珠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导读
近期,亚马逊被曝将开始大规模裁员,砍掉非盈利的业务,将波及约计1万人,主要针对设备部门团队,该部门负责Echo智慧音箱和语音助理Alexa等设备。而这无疑也为智能家居产业敲响警钟,智能音箱的未来何去何从?
2022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冷空气蔓延全球的各个行业,科技领域也无法幸免,甚至成为了重灾区。
科技招聘网站TrueUp对科技公司裁员数据进行了追踪,结果显示——今年全球科技公司已经进行过 1138 轮裁员,波及人数18 万名员工。过去10年间,缔造了诸多美股奇迹的硅谷如今也笼罩在裁员潮的阴影之下。抛开马斯克在收购推特之后的一系列“神操作”不谈,Meta在经历18个月以来的股价腰斩,成为2022年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公司后,扎克伯格的一封公开信简单粗暴的将裁员比例、部门及赔偿政策等摆在了台面上,将涉及 1.1 万人。
这厢,Meta雷厉风行;那厢,即将迎来“黑色星期五”购物节的亚马逊却开始了“暗箱计划”。《纽约时报》11月14日报道,亚马逊计划开始大规模裁员,总数约计1万人,主要集中于设备与服务、零售以及人力资源事业部。裁员人数约占亚马逊企业员工的3%,但不超过其全球约150万员工(包括小时工)总数的1%。这将是亚马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消息人士还透露裁员很可能不会一次性完成,而是采用滚动形式,一个团队接着一个团队分批进行。
面对高悬的裁员“铡刀”,外界众说纷纭,直到有报道披露,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正在牵头削减公司成本,包括砍掉非盈利的业务,一句“非盈利”也令不少人联想到了亚马逊力推的语音助手Alexa项目,虽然曾经惊艳消费者,但杰夫·贝佐斯曾公开表示,公司经常以打折价出售Alexa设备,有时甚至低于成本价。
随后,这一猜想也被证实,亚马逊设备和服务高级副总裁戴夫·林普(Dave Limp)在给员工的公开备忘录中写道,公司已决定整合设备部门团队,该部门负责Echo智慧音箱和语音助理Alexa等设备。
Alexa盈利难,成降本增效铡刀下的“一血”
其实很早就有知情人爆料称亚马逊也开始准备大裁员了,起因是公司CEO Andy Jassy发起了一项大规模的削减成本计划,而在削减成本大审查中,亚马逊考察了Alexa和另外一些“无利可图”的部门。
资本逐利,在降本增效的重拳之下,一项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其所能转化的业务盈利则成为了考量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对于Alexa而言,尽管亚马逊官方称已经售出了数亿台支持Alexa的设备,但这些产品的利润率往往很低,而且语音购物等潜在的收入方式也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位了解财务情况的人士曾向媒体介绍,2018年,Echo和Alexa损失了约50亿美元。此外,根据海外媒体 Insider 获得的内部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亚马逊的Worldwide Digital 部门(包括从 Echo 智能扬声器和 Alexa 语音技术到 Prime Video 流媒体服务的所有内容)的运营亏损超过 30 亿美元。一位熟悉该部门的人士告诉 Insider,Worldwide Digital 的绝大部分损失与亚马逊的 Alexa 和其他设备有关。
甚至还有媒体披露,亚马逊内部长期以来一直把硬件设备和Alexa看成很有可能被砍掉的项目。殊不知,Alexa也曾经是众星捧月,被认为是“未来的计算机”、可以取代手机的“下一代入口”。
2012年8月31日,四名亚马逊工程师注册了一项基础性专利,这项专利的内容日后最终演变成了Alexa。2014年11月,亚马逊在发布智能音箱Echo的同时也发布了语音助手Alexa。最初,Echo只是亚马逊内部仓促推出的一款Fire Phone的替代品,持续寻求在硬件上超越苹果的机会。或许亚马逊也没有预料到,Echo一举拉开了持续多年的智能音箱热潮,成为了智能家居的交互与控制中枢。
随后,智能音箱Echo出现在了百万个家庭之中,亚马逊也为此专门成立了两个团队,其中一个负责继续开发Echo系列产品的迭代与扩张,推出了Echo Spot、Show、Dot、Plus等产品,另一个则专攻Alexa,负责将Alexa语音服务植入更多的硬件与场景之中。据介绍,从2017年到2018年,亚马逊在Alexa和智能音箱Echo上投入的工作人员增加了一倍,达到10000名工程师。
但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对于智能音箱Echo的定位并非只是智能家居的交互入口这么简单,Alexa的核心目标也不只是像传统硬件公司那样成为智能音箱产品销售的辅助性能。相反,亚马逊是希望改变消费的购物习惯,使其选择用语音助手下订单,这样一来,Echo也就变成了电商销售的媒介。亚马逊的一份内部文件中曾说:“我们希望在人们使用我们的设备时赚钱,而不是在他们购买我们的设备时赚钱。”或许也正是这样的定位才使得Echo产品本身的利润并不高。
故事的结局已经明朗,智能音箱Echo与语音助手Alexa并没有如预期般掀起商业模式变革,反而安全性频频被曝丑闻。曾有报告称,Alexa每周会收到10亿次互动,但其中大部分对话都很琐碎,比如播放音乐或询问天气等命令,而这显然很难创造收益。
Alexa为智能家居产业敲响警钟?
正如一位亚马逊前雇员对于Alexa的评价——Alexa 是想象力的巨大失败,是一个没有把握住的机会。
笔者斗胆加以解读、延伸——首先,无论是Alexa还是Echo都是基于语音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服务,而对于购物这件事而言,“眼见为实”可以说是全球通用的消费准则,即便是搭载了显示屏的智能音箱在产品展示方面也颇受限制,加之如今手机购物非常便利,企图用Alexa改变消费习惯更是难乎其难,所以是一次“巨大的失败”。
其次,回望Echo当年的横空出世,智能音箱在全球市场中的出货量、用户粘度等都在持续提升,语音控制的便捷性可以说是推动智能家居产品规模化落地的重要推力,这也是为何谷歌、苹果、小米、阿里、百度等一众国内外厂商都不肯放过智能音箱这个交互入口。而作为最早启用智能音箱产品的企业,亚马逊显然没有把握住机会。
对比友商,苹果HomePod虽然因为生态封闭,在智能性与功能联动方面并不出众,但“为音质情怀而生”的定位也使其成为了苹果音质最好的产品;小爱同学、天猫精灵、小度音箱等国内智能音箱则是主打生态战术,同时在语音交互层面做足了功课,不仅可以控制更多智能家居设备,同时还能基于用户使用数据不断优化交互体验。换言之,友商们是实实在在的通过消费者购买他们的设备来赚钱。
除了寄希望于通过语音交互撬动新的购物模式,以及没有抓住智能音箱的先发优势之外,持续亏损以及亚马逊此番将裁员的矛头指向Alexa也在某种程度上将当下智能音箱产品的隐忧剖白在大众视野之中。
众所周知,亚马逊是互联互通标准Matter的发起者之一,其在2022年度秋季硬件新品发布会上发布的十余款智能硬件产品都将在年底与Matter兼容。所以,亚马逊如果想要转变战术,围绕Echo进行智能家居产品的生态建设也并非难事。但前提是,智能音箱在即将到来的互联互通时代下还能继续辉煌吗?
过去,“动口不动手”的设备控制、智能场景启动令人们眼前一亮,也使得智能音箱坐稳了智能家居入口的宝座。未来,随着真正的全屋智能在互联互通之下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及其所触达的用户使用数据都能够汇集到一起,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更加精准的预测出用户的需求,从而实现“无感交互”,无需用户语音唤醒,设备即可根据用户习惯自动完成相应的设置。显然,智能音箱在无感交互时代下便成为了“伪需求”。
此外,多年来,智能音箱的硬件构成都较为固定,大多都是由电源模块、语音识别模块、WIFI 模块、主控芯片、存储模块等组成,企业的竞争点在于麦克风阵列适配更智能的识别算法以及背后联动的产品生态等等。这也导致行业门槛较低,当品牌捆绑不再是优势时,业内也势必会涌现出更多在音质、外观上更加出众的音箱产品。
写在最后
近年来,智能音箱在整个智能家居的渗透率与出货量有目共睹,在搭配了显示屏、摄像头等辅助配件后,其功能也逐渐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音箱的热度正在消退,加之中控屏这一新晋交互入口的冲击,也为智能音箱的发展又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未来,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全屋智能将成为现实,无感交互也势必成为企业的新发力点,届时,智能音箱何去何从?
其实,不仅仅是智能音箱需要面对行业需求转变所带来的新挑战,整个AIoT产业如今都走到了跨越深水区的重要节点,企业需要解决新需求多带来的技术革新与场景创新问题,同时还要面对疫情、地缘冲突、能源危机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供应链压力,可以说,大家的2022年都异常艰难。
原文标题 : 一代智能音箱"王者"Echo濒临被砍!智能家居产业感受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