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12家央企发起的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正式在北京开通运行。该平台旨在进一步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标志着中央企业北斗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平台是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推动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由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中国商飞、中国通号、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12家中央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成立的公益性组织。兵器工业集团担任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的首届理事长单位。
目前,兵器工业集团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科等央企,正在抓紧建设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应用服务平台,将有力推动北斗高精度、短报文服务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创新,形成北斗全球竞争新优势,支撑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升级。
【98.5%手机标配北斗功能】
北斗系统是全球目前唯一实现通、导、遥一体化的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北斗二号的全面换代、北斗三号渗透率持续提升,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新应用场景下的“北斗+”正不断拓展。
从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定位导航系统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此前,大部分智能手机安装的都是美国GPS导航系统。
如今,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崛起,或将彻底瓦解美国GPS的垄断地位。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5月18日发布的《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4亿部,其中2.6亿部手机支持北斗功能,占比达到98.5%;涉及地图服务、导航和购物等的手机应用软件,绝大部分已支持北斗应用;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已正式发布……
据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切换为北斗优先定位,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超过3600亿次。
目前,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于4月初如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待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一旦成功升空,届时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将提供有源、无源定位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 。
当前,北斗系统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更多应用场景正在形成。
2022年1月,我国工信部发布《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大众消费领域打造成为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动力引擎,形成北斗与5G 、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众消费领域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
【北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北斗系统的产业链涵盖上游基础类产品、中游终端集成和下游系统集成应用3个关键环节。不少上市公司已在上中下游,包括芯片、板卡、终端、高精度定位等多个环节深度布局。
北斗上游基础产品主要包括芯片、板卡等,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自主可控最关键的部分。
在芯片方面,北斗星通、合众思壮、海格通信、中海达等公司均已经推出成熟的产品。
例如北斗星通发布的UFirebird芯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28nmGNSS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支持北斗、GPS、GLONASS、Galileo多系统,定位精度2米,可做厘米级RTK解算;合众思壮2019年发布了针对北斗三号系统研发的“天琴二代”高精度星基增强基带芯片,是全球首款全面支持北斗三号的基带芯片。
在板卡方面,北斗星通、合众思壮、华测导航等公司均已布局。例如合众思壮推出的天鹰芯片板卡,实现了稳定的毫米级定位和0.08度的定向。这将全面提升各行业的导航、定位和测量的精度。
中游终端集成方面,北斗军用终端市场是上市公司争夺的热点,主要的产品包括单兵手持终端和车载、弹载、机载等终端等。
目前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国卫星、雷科防务、华力创通、合众思壮等已进入北斗军用终端市场。
受益于北斗三号系统的高精度优势,下游系统集成应用市场也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随着此次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成立,对北斗的应用探索有望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