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750亿狂砸AI,大哥这次比Meta更疯

海豚投研
关注

美东时间2月4日盘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了2024年四季度财报。盘后下杀8个点主要是云业务不及预期下,公司预计今年还将大幅提高资本开支。

在中长期视角,AI对谷歌的搜索入口是否会明确存在颠覆还有争议,以及反垄断监管困扰的情况下,前两个季度实际上都是靠云业务的出色表现以及稳健的搜索广告,才让市场暂时放下中长期视角的担忧,选择先享受不看未来只看今朝。

因此这次云业务增速超预期放缓,以及超预期的Capex支出,无疑会让部分资金有所失望,顺势给近期谷歌的补涨热情降降温。具体来看核心信息:

1. 云业务增速放缓,只因AI“供不应求”:云业务是这次财报主要有瑕疵的地方,因此海豚君放到最前面来说。今年一直表现亮眼的云业务,Q4同比增速30%,市场预期则是32%以上,云业务表现是让市场暂时放下AI颠覆搜索担忧的关键因素,因此这次表现会让部分资金失望。

本来,三季度谷歌积压合同规模同比增长了34%,相比二季度进一步加速,按照正常的消耗趋势来看,四季度也应该不会太差。在电话会上,管理层提及,增速放缓除了有高基数影响外,也有“供给不足”导致的增长不够。因此,这也是公司宣布在2025年加码资本开支投入750亿来扩张容量的原因。

2. 搜索基本盘还算稳定:搜索继续稳健增长12.5%,通过渠道调研反馈,市场也有了相对充分的预期。具体上,四季度是电商旺季,因此零售电商的需求还是占大头,其次就是利率敏感的行业比如金融、汽车,以及旅游行业都相对稳定,另外美国大选广告预计在其中也起到了一些积极拉动。

3. YouTube广告小幅回暖:四季度YouTube再次扛住了高基数压力,同比增速继续回暖到13.8%。主要受到美国大选、购物季品牌广告、Shorts用户粘性加深以及AI驱动的新增广告预算(AI提高精准推荐、视频生成模型帮广告主快速生成广告创意)。

4. 其他收入表现不及预期,但主要系Pixel硬件销售周期波动导致:四季度其他收入增速快速回落到8%,主要是将包含Gemini Nano的Pixel 9系列手机提前到三季度发售,从而造成了同比增速的波动。但硬件之外的软件服务收入上,比如YouTube TV、Music Premium以及Google One则正常增长。

5. 盈利能力提升靠经营提效:四季度经营利润率依旧保持在32%,同比提升近5pct。在高Capex投入逐步确认过程中,主要得益于公司对费用的控制,尤其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下滑,研发费用也只是小幅增加5%。

上季度电话会公司有提及,正在用AI来替换掉一些IT人员,比如基础的代码编写等功能。四季度员工环比继续增加了2054人,但相对而言整体可控。分业务来看,云业务利润率进一步提高至17.5%,除了上述的成本费用控制,也受益于新签的几个高利润率大额合同。市场预期在未来两年,云业务的经营利润率能够稳步提升到20%。

6. 股东回报稳定兑现年初谷歌宣布了新增700亿回购额度+首次派息的大礼包,四季度实际回购了150亿,并且派发24亿股息,尽管四季度市值已经显著走高,但管理层的回购力度还是和上季度持平。

在过去的12个月中,股东回报累计近800亿(回购+派息)。海豚君粗略估计,按此回购分红节奏递推,预计年化的回购+分红收益率为3%。

7. 重点指标与预期对比

海豚君观点客观来说,四季度业绩也并不算差,广告依旧强劲,而就算云业务增速超预期放缓,实际误差也不多,更何况电话会中管理层力证AI云需求旺盛,增速放缓全因“供给不足”导致。因此,我们认为,真正吓到市场的,尤其是谷歌投资者,应该是750亿超高Capex投入。

这相比2024年的525亿增加了40%+,尤其是在2024年已经增长了63%的情况下。这里面的Capex一方面,包含了基础设施比如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以用来支持广告、云业务以及DeepMind的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则包含了对自研ASIC芯片TPU的研发投入。

这无疑会吓坏一些喜欢谷歌利润稳定增长的价值投资者,但偏激进的成长投资者可能并不太慌张。因此当下的谷歌似乎也有点陷入前两年的Meta处境,如果广告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并且能够证明AI投入对广告整体带来更多正向推动(而非搜索入口的流量迁移影响更多),那么高投入也会让资金睁一只闭一只眼;但如果最坏情况是“得不偿失”,那么对于谷歌来说,情绪杀估值也会看到。

但海豚君倾向于第一种情况。谷歌的管理层从以往的管理经验上来说,并不过于激进,尤其相比扎克伯格那种一言堂性质的一激动就人来疯潜质,谷歌管理会更稳妥一些。

另一方面,相比于Meta,谷歌广告规模更大,生态流量规模也并不亚于Meta,毕竟还有云服务、逐步走上舞台的TPU芯片,以及DeepMind等前沿技术的研究需要较高的基础设施支撑,因此高于Meta的650亿,其实也能够理解。

更重要的是,AI对于Google来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锦上添花,而是需要守城的投入,需要全力以赴。

目前谷歌在财报前一度反弹到了23x以上的水位(接近上季度海豚君判断的估值修复区间),但主要是发布功能强大的Gemini2.0、量子芯片Willow、Waymo进展以及跟随Robotaxi的热炒,还有AI搜索广告反馈好于预期等多个利好,带来的快速拉升。而因此这次砸盘也刚好是借机消化掉短期过高的一些“补涨热情”。

至少短中期而言,AI对同样拥有领先AI技术能力的谷歌搜索入口而言,影响无法体现。可能存在一些用户流量的迁移,但结合场景和背后的商业生态而言,谷歌暂时安稳无忧。中长期趋势很难乐观,但也无法准确判断,需要边走边看,短期上应该仍将回归到估值中枢波动。

以下为财报详细解读

一、谷歌基本介绍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业务繁多,财报结构也多次变化,不熟悉 Alphabet 的小伙伴可以先看下它的业务架构。

简单来阐述下谷歌基本面的长逻辑:

a. 广告业务作为营收大头,贡献公司主要利润。搜索广告存在中长期被信息流广告侵蚀的危机,处于高成长的流媒体YouTube来进行补位。

b. 云业务是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已经扭亏盈利,过去一年近期签单势头强劲。在广告将不断受弱消费拖累下,云业务的发展对支撑公司业绩和估值想象空间也越来越重要。

二、收入:广告底盘稳固,订阅和云服务超预期

四季度谷歌整体营收965亿,同比增长12%,符合预期。

其中核心支柱,占比75%的广告业务,同比增长10.6%,无视基数走高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源于四季度美国经济稳健,假日旺季+大选期间的政治广告投放,带动整体行业的广告需求保持强势。其中财报前已经有多家广告调研反馈,谷歌的搜索表现强势超预期。

广告之外,AI推动下的Google 云服务虽然还是高增长了30%,但相较前一个季度放缓明显,比市场预期得稍差一些。

其次,YouTube订阅、Google Play以及Pixel系列的硬件等其他收入不及预期,这里面可能主要是Pixel手机销售前置到Q3,从而对Q4的同比增速带来了扰动。

具体来看:

(1)广告:搜索保持强势、YouTube小幅回暖

四季度广告收入725亿美元,整体增长10.4%,在高基数下维持增速水平。由于宏观数据的韧性和广告专家的积极反馈,因此整体上看机构预期也相对充分。细分来看,搜索强劲、YouTube回暖,但联盟广告不及预期。

a. 搜索广告

四季度谷歌搜索收入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今年以来的增速保持强势,除了宏观稳定外,AI+搜索的短期效果已经显现:

(1)5月谷歌推出整合了Gemini大模型的AI搜索功能SGE(后更名为AI Overview),及时补上了AI功能需求,后续至少在通用搜索的场景中,用户向外迁移的动力短期会削弱一些。从广告主的角度,在流量完全不占优势且相应的广告生态还没建立的情况下,要希望广告主的预算很快出现显著迁移,这个可能性很低。不过这主要还是基于短中期视角,中长期仍然存在隐忧。

(2)AI提供为广告主营销工具,提高转化率。由于谷歌的技术领先,因此在基于对广告行业深度理解下,能够通过推出的Pmax等AI工具有效提供广告转化率以及广告主的营销成本。

(3)除了自身因素,四季度是购物旺季,整体行业(主要是零售)在强韧性增长的同时,利率敏感的金融行业广告主,也加大了投放。另外还有美国大选的政治类广告增量,上述广告主往往也是搜索广告的重要客户之一,因此对搜索广告的短期增长有更多的拉动。

b. YouTube广告

YouTube似乎逐渐走出Shorts内部侵蚀的阴霾,四季度实现广告收入105亿,同比增长13.8%,小超预期。从尼尔森报告能看出,YouTube在联网电视中的收视份额一直在攀升,这也是让YouTube重新回暖的关键原因。

c. 网络联盟广告

网络联盟广告收入四季度同比下滑4%,不及市场预期。市场原本想的是在公司提出暂缓放弃第三方Cookies的调整动作后,联盟广告可以逐步回归稳定。

但上季度财报点评海豚君也提及了联盟广告不可避免的中长期压力:

谷歌推出AI搜索功能,旨在应对AI新势力对传统搜索场景的竞争,当然本身也是就新技术来提高用户体验。但对于依赖谷歌做广告分销的平台来说,AI搜索问答提供的是筛选汇总版的最优答案,省去了用户点击跳转链接的过程,因此对于分销商来说,获取到的有效用户点击和行为数据也在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分销商的广告投放效果。

不过对于谷歌自己来说,联盟广告对利润的影响要远远小于收入。收入占比8%的联盟广告业务,因为要将大部分收入分给外部广告分销平台,因此这一业务的利润率并不高,预计在高个位数水平,比如2024年联盟广告经营利润贡献了整体公司的2%,理论上说财务影响相对可控。

(2)Cloud:增速略超预期的放缓,但可能是“供给不足”导致

四季度云服务部门整体实现120亿收入,同比增速30%,相比上季度有一定的放缓,放缓力度有点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是市场对财报反馈偏负面的核心因素之一。

云业务的超预期放缓让市场不免担心AI需求是否还一如往初的强劲,电话会中管理层强调,云业务的放缓有“供给不足”原因影响,因此这也是公司决定在2025年大力加码资本开支(相较2024年+40%)的原因。

云业务是To B的,因此可能长期趋势上与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有关系,但短期的变化更容易受到当前或者上期新签合同规模的变动。

因此海豚君一般还是会通过谷歌的Revenue Backlog指标来判断短期趋势。这个指标中大部分是来自云业务,因此它的变化趋势也可以视作云业务的未履约合同量的变化趋势。

通过合同规模情况,四季度云业务的景气度实际应该还是不错。截至到三季度(四季度数据需要等待上交SEC的完整年报中查找,数据虽然滞后,但大趋势还是能看出来),谷歌云的积压合同规模达到868亿,同比增长34%,环比来看进一步加速。海豚君计算预估得的合同净增额194亿,也相比二季度的167亿继续走高,但增加幅度不如二季度对一季度的拉动。

对于四季度的合同积压情况,海豚君会在完整年报披露后及时更新到长桥app个股全景——业绩构成模块,感兴趣可以关注。

(3)其他业务:增速快速放缓,主要系Pixel销售周期错位

四季度其他收入实现收入116亿,同比增长8%,相比上季度有显著放缓。这部分收入主要由YouTube订阅(TV、音乐等)、Google Play、Google、One、硬件(手机Pixel和智能家电Nest)等组成。

增速放缓主要是Pixel 9手机提前到三季度发售,以往都是四季度,因此造成了短期销售周期的错位,引起增速波动(Q3异常高,Q4异常低)。硬件之外的软件服务,比如YouTube TV、Music Premium以及Google One则正常增长。

三、提效稳定盈利提升节奏,但超高Capex已在路上

四季度核心主业的经营利润310亿,同比增长31%,利润率维持在了32%,环比稳定,同比稳步提升5pct,略超预期。

整体上看,经营利润率能够稳定在高位,主要在提效,也就是对基础运营费用的控制。尤其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下滑,研发费用也只是小幅增加5%。但毛利率则因为增加对YouTube、Google One内容投入、硬件成本销售周期错位以及部分AI服务器成本增加,导致当期有一定下滑。

上季度电话会公司有提及,正在用AI来替换掉一些IT人员,比如基础的代码编写等功能。四季度员工环比继续增加了2054人,但相对而言整体可控。

分业务来看,云业务利润率进一步提高至17.5%,除了上述的成本费用控制,也受益于新签的几个高利润率大额合同。市场预期在未来两年,云业务的经营利润率能够稳步提升到20%。

对于鸡血砸钱搞资本投入,财报前市场主要是对Meta有讨论,鲜少对谷歌有过太多的预期,并且谷歌也从未给过量化的指引。但这次不仅四季度Capex继续走高并超出预期,管理层还破天荒给出了2025年明确的大幅提高的量化指引——全年预计Capex投入750亿美元,同比2024年增长超40%,超出市场预期的600-650亿左右水平。

- END -

// 转载开白

本文为海豚投研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获得开白授权。

/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提示

本報告僅作一般綜合數據之用,旨在海豚投研及其關聯機構之用戶作一般閱覽及數據參考,並未考慮接獲本報告之任何人士之特定投資目標、投資產品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特別需求投資者若基於此報告做出投資前,必須諮詢獨立專業顧問的意見。任何因使用或參考本報告提及內容或信息做出投資決策的人士,需自行承擔風險。海豚投研毋須承擔因使用本報告所載數據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引致之任何責任或損失。本報告所載信息及數據基於已公開的資料,僅作參考用途,海豚投研力求但不保證相關信息及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本報告中所提及之信息或所表達之觀點,在任何司法管轄權下的地方均不可被作為或被視作證券出售邀約或證券買賣之邀請,也不構成對有關證券或相關金融工具的建議、詢價及推薦等。本報告所載資訊、工具及資料並非用作或擬作分派予在分派、刊發、提供或使用有關資訊、工具及資料抵觸適用法例或規例之司法權區或導致海豚投研及/或其附屬公司或聯屬公司須遵守該司法權區之任何註冊或申領牌照規定的有關司法權區的公民或居民。

本報告僅反映相關創作人員個人的觀點、見解及分析方法,並不代表海豚投研及/或其關聯機構的立場。

本報告由海豚投研製作,版權僅為海豚投研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海豚投研事先書面同意的情況下,均不得(i)以任何方式製作、拷貝、複製、翻版、轉發等任何形式的複印件或複製品,及/或(ii)直接或間接再次分發或轉交予其他非授權人士,海豚投研將保留一切相關權利。

       原文标题 : 谷歌:750亿狂砸AI,大哥这次比Meta更疯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