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小飞物联网智库 原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围绕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优化供给质量、改善消费环境等核心目标,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在《方案》公布前后,江西、广东、黑龙江、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也发布了相应的提振消费实施方案文件,积极加紧制定和推出相应配套政策。《方案》中提出了多个领域,涉及到消费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对于消费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同时,在提振消费大背景下,消费物联网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推动消费物联网健康发展,为高质量提振消费做出贡献。
提振消费行动方案中的消费物联网机遇
《方案》中涉及到的消费物联网领域,集中体现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章节中,例如,“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换购合格安全的电动自行车,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涉及的消费物联网产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电动自行车、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和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类消费品智能化水平提升,消费物联网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消费者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联网类设备增多,涵盖了家庭生活、出行、健康等多个场景。消费品升级是一个自然的进化过程,十余年前汽车、家居等领域已经开始了智能网联的革命,给消费者生活带来便利,诞生了大量消费物联网企业。而在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新型消费、补贴等政策驱动下,消费物联网产品的出货量则会进一步加速。
以智能家居为例,早在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了“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家居产品研发”,对于智能家居提出了明确要求。不过,彼时财政金融政策配套还未形成具体执行细则,对于智能家居出货量刺激有限。2024年后半年,针对消费产品的财政补贴、金融扶持政策细则出台,带来了一波出货量快速增长。家用电器是智能家居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Wind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家用电器类产品销售额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有2个月的销售额增速超过了36%。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京东“以旧换新”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00%;通过以旧换新服务,京东共回收旧家电超2000万台,同比增长超30%。
本次《方案》中再次明确了财政金融政策,财政政策方面,强调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将促消费同惠民生、补短板结合起来,扩大消费需求;信贷政策方面,强调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近期举办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发布的《2025中国家电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和科技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加速了家电消费智能化升级的步伐。一方面,家电换“智”成为以旧换新的主流趋势,消费者在换新时以智能家电为优选;另一方面,智能场景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热点,推动了家电以旧换新市场的发展。
除了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电动自行车、智能穿戴等消费品也将迎来一轮较快的出货量新增。目前,新能源汽车基本标配智能网联功能,在市场、技术、政策红利的共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均增长52%。
电动自行车方面,去年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提出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的要求,新规下每台电动自行车也是一台物联网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2023年电动自行车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38家,年产量4228万辆,近5年产量年均增速为11.8%。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电动自行车产量仍在持续增长,在新标准实施后,叠加提振消费政策的影响,每年会有4000多万甚至超过5000万辆智能物联电动自行车投向市场。
消费物联网新趋势助力提振消费健康发展
消费物联网作为提振消费行动中的组成部分,自身也在不断升级,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为提振消费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在笔者看来,为服务提振消费政策,消费物联网的两大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消费物联网的应用,提升消费体验
一方面,消费物联网平台积累了丰富场景和数据,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应用打下基础。物联网平台作为终端设备接入、开发、管理的中枢大脑,是人工智能能力核心的载体,平台完善的功能、丰富的场景和数据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消费物联网领域已形成了多个大型平台,如海尔、美的等家电厂商依托自身家电产品和产业链资源,建立起接入数千万设备的消费物联网平台;小米、涂鸦智能依托自身生态圈资源建立物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数量达到数亿级。各类消费物联网场景已引入了语音交互、手势交互、智能感知、图像识别、视觉定位等能力,大型消费物联网平台在这些方面有了长时间积累,相关能力不断迭代,未来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会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另一方面,不少消费物联网终端具有承载大模型的能力,扩展AI触点。低功耗是物联网终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尤其是产业场景中海量传感器的接入、恶劣环境或无人值守环境,终端功耗一直是一个痛点。不过,消费物联网场景中不少设备不受功耗的困扰,能够加载一定程度的AI能力。智能家居的大部分终端产品有稳定电源供电,穿戴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电池续航能力也同步增强,包括智能音箱、家居中控等设备本身就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优质载体,在边缘侧和端侧AI能力需要不断增强,未来也可以作为承载大模型的重要载体。
二是消费物联网安全标签开始推进,保障消费者安全
物联网安全标签目的是推动符合安全标准的物联网智能设备上张贴或显示网络安全信任标识,就像目前已经被广泛认可的“能源之星”、“能效标识”标签为节能电子和电器产品粘贴标签一样,让消费者可以优先选择通过标签认证的产品。
近年来,美国正在大力推动消费物联网安全标签计划落地,已明确由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作为这一计划的发起机构,联合美国政府以及多个行业组织来推动该计划的实施。同时,新加坡、日本、德国、芬兰等国家和地区也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通过标签计划来实现消费者对物联网产品的筛选。
物联网安全标签计划为物联网产品的安全能力提升给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落地方法,这一计划是非强性的,但能真实反映不同产品安全的有效信息,让用户一目了然能够知晓相关信息,同时以市场化的机制激励企业在安全领域做更多投资,将安全作为一个差异化的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笔者曾在多个场合呼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应用和产品生产国,必须尽快将物联网安全标签计划提上议事日程,支持国内庞大的物联网产品提升全球竞争力。当前,国内相关机构已进行物联网安全标签计划的前期研究和设计,随着工作的推进,这一计划将成为消费者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提振消费政策实施中保障消费者利益做出贡献。
原文标题 : 提振消费政策背景下消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