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比特币、狗币等数字货币数量有限,很显然不适合充当日常交易货币。我们都很清楚,金本位制的没落逻辑在于以金子为支撑发行的纸币,不适合如今高速的货币流通速度。当今窥视区块链虚拟货币,也有相似的逻辑。而且这类虚拟货币靠众人信用堆砌起来的虚拟货币交易价格,易导致信用崩溃后,风险嫁接给个体。这显然有别于国家货币体系。
再者,区块链虚拟货币挖矿成本不低,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假设今天会发10枚比特币,那么基于比特币的价格走势,会有几百万台计算机的涌入,因此总算力就决定你挖得比特币的概率。而在耗电量,显卡成本、网速成本居高不下的挖矿市场中,最终的决定权在比特币的价格。因此在如此大规模比特币挖矿行为下,其实对于原始矿工而言,亏本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到时候是否比特币的价值和价格能抵消已经投入的支出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比特币、狗币等数字货币交易价格的形成,是部分人觉得有价值就买,之后很多人也跟着买,这显然易形成自发性庞氏骗局。国内已经出现天使币、Telegram、暗黑币、善心币、米米币、龙币、百川理财币等区块链币,只是泡沫尚未足够大,一旦市场不高兴,就有可能面临被戳破的危险。
另外,目前区块链泡沫也可能存在于股票行业。据通达信软件显示,在概念炒作之初,区块链概念仅有10只左右的个股,然而截至1月18日,区块链板块已快速扩容,达到了58只个股。目前区块链企业上市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股票涨幅不一,且上市股票被监管部门约谈者不在少数。面对如今处于发展初期的区块链技术,盈利尚未明晰,大多数上市公司也只是停留在纯粹的概念阶段。
对此,作为投资者,在涉及上面所述易发生泡沫的区域,应该格外小心。尽量了解区块链政策趋势,不应盲目跟风,不投资灰色地带。此外对投资公司的主创团队、具体计划、融资目标等信息要多加考察。同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和交易。总而言之区块链尚处于萌芽早期,需要大家脚踏实地,理智地看待行业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在技术成熟期之前,成为行业泡沫的牺牲品。
政策引导与红线约束下,区块链或逐步走向规范
区块链可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新技术,今后几年,政策将起引导作用,而区块链吸金、泡沫的不平衡现象或许会有所好转,但在这之前,阵痛在所难免。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曾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ICO)行为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违法犯罪活动,从这可以看出ICO目前依旧是红线。未来涉及到数字货币吸金项目在监管中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而政策也将长期影响着区块链的发展。
在区块链融资方面,涨幅比较大的区块链股票方已经屡次被监管方约谈,这显然能抑制不理智的融资行为。其实融资的监管底线在于,股票是否存在诈骗行为。一方面由于区块链技术入门门槛低,造就一大批跟风者、投机客,加上交易平台能够自己原创代码的少之又少,一套源码快速搭建,意味着抵抗黑客入侵能力极低;另一方面区块链应用场景价值在于解决信任与数据交易环节,而如今的商业模式,受困于信用、透明度、安全交易模式的行业也越来越少。
另外,多省开始发布支持区块链的产业政策,使得区块链良性发展轨道增多。据了解,国内共有浙江、江苏、贵州、山东等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发布区块链指导意见,有些省份甚至把区块链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其中政策主要涉及到政用领域,包括政府数据共享开发、互联网金融监管等。对于尚未盈利的行业而言,跟政策走意味着能蹭政策福利。
但是就目前而言,对区块链的看法分为两种。第一,上述圈子里的大佬确信“技术将改变世界”的前景愿望;第二,币圈一夜暴富,赚几千亿的不合理梦想。正是这两类看法间接导致区块链行业吸金与泡沫现象长期并存。
不过随着大量规范政策的出台、媒体专业人员以及区块链行业专家的介入,区块链靠尔虞我诈谋得暴利从而形成的泡沫可能会越来越少,各种数字货币将走的相对规范。
总之,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崛起的时候都必然伴随泡沫与吸金,比如AI到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今后在政策的指引下,一方面通过监管层政策控制区块链融资,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干预区块链行业布局,各行业标准制定、监管者参与等因素影响下,资本竞争激烈的区块链平台们或许会迎来整合,而区块链也会成为更有价值的技术手段,像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一样,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