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需要无现金支付?

互联网热点分析
关注

无现金支付交易比例仅为20%。

在方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推广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捷支付,以支付宝为首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想尽一切办法。

最新数据显示,13亿中国人的手机支付比例已经达到了60%。支付宝及其合作伙伴的最新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8.7亿,紧随其后的微信支付用户也达到了8亿,在推动整个移动支付发展的历程中,两大巨头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冲锋队。

近日,日本的NHK特别到访了杭州,对杭州的非现金直接通过手机的便捷支付行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报道中,日本媒体对杭州市内大大小小的市场和每个年龄层次的用户都进行了采访调研,更从很多细分消费领域进行了报道,节目在日本引起了较大的关注。

显然,杭州的只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杭州拥有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很大程度上为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先决条件。

反观,从报道的结果来看,日本舆论对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大为震惊,除了对于支付覆盖场景的惊叹,更对扫码支付是否涉及用户隐私等不良影响的担忧,更有对未来科技技术能否改善日本现金支付的行为的畅想。

从节目来看,日本人确实对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没有详细的了解,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日本的扩张,从目前来看是影响到中国出境游的游客,在国际化的同时如何做好本地化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日本拥有很好的移动互联网的根基,但是在创新技术和便捷支付这样的新技术上却缺位了。

上个世纪的1999年,日本电信运营商NTTDoCoMo推出了i-Mode移动上网模式,其最大的创新在于实现了分组数据传输,通过i-Mode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甚至下载高品质音乐等,i-Mode的出现,第一次将移动电话从“通话手机”进化为全方位的“信息手机”。

同一时期的中国互联网刚处于萌芽阶段,门户时代竞争才刚开始,后来者BAT更是排不上座次。

日本运营商的模式也成为了中国运营商们参考学习的对象,中国移动旗下的移动梦网就是如此。

先发优势并没转化为全球的胜势。

首先,日本娱乐业高度发展,围绕智能手机的更多业务也只是游戏、音乐等服务,对于支付的要求并不高,传统的日本充值卡形式能满足用户的娱乐消费需求。

其次,日本运营商的高度竞争导致围绕智能手机的功能创新被限制。

日本几大电信运营商主要的竞争围绕在圈用户,推广自己封闭的信息服务,iPhone被softbank于2008年引入日本也是其打翻身仗的武器。

早期的日本人对于大屏智能手机依然有很大的抵触,而运营商自己运营的移动梦网业务更是根深蒂固,手机面板全是屏幕的iPhone甚至被日本的大多数手机用户拒绝,毕竟在长久以来翻盖手机一直是日本用户的最爱。

截止目前,日本的手机厂商仍在设计生产花样繁多的翻盖手机,而中国市场越来越便宜的自带高清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层出不穷。

再次,日本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便捷的零售覆盖减少了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服务需求满足。

以日本首都东京为例,目前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500公里,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目前拥有近6万家的便利店,便利店基本能满足用户即时需求,同时每个便利店品牌都有不同的支付体系也给智能手机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增加了难度。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