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需要无现金支付?

互联网热点分析
关注

其二,支付是交易的闭环,日本社会更仰仗现金交易和预付卡的充值交易。

闭环生态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指引之一,支付宝早期作为阿里电商体系的支付环节是推动电商体系整体交易便捷性重要的创新。

同时从阿里电商体系向更广大的消费场景的延伸和覆盖让支付宝彻底成为了全社会的智能支付工具,便捷支付更成为了传统货币在社会流通中的重要延伸。

相反,在日本智能支付功能存在的场景大多早已经被预付卡和现金占据,中国游客熟悉的Suica(西瓜卡)、PASMO卡,关西地区常见的是ICOCA卡都能满足交通出行、日常消费的场景。

日本的互联网服务的支付行为,部分仰仗通信运营商的扣费体系,另外还有通过便利店直接购买的预付卡来满足。

在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强势已经让苹果在App Store上接入两家的支付工具。

另外在线下消费场景上,第三方便捷支付已经很好了支撑了现金流通的功能。

其三,日本对于第三方支付的严格规定限制了创新的空间。

这里不得不提到日本有关部门在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法律《資金決済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第三方支付不得挪用沉淀资金”。

早期的支付宝在完成支付交易需要用户将与物品等价的金额冲入支付宝账户中,其功能类似在互联网上设立了一个预付款的虚拟账户。

支付宝在升级发展的过程中早已实现了跟银行间的实时互通,相反日本对于第三方的限制仍停留在过去的阶段,除了对于支付功能的限定,加上死板的金额限定,充值的金额必须是100/1000类似的整数,无法实时的交易,导致日本第三方支付的功能短板明显。

第四,现金流通的趋势不降反增。

国际清算银行去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日本金融市场流通的现金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20%,这在主要国家当中占比是最高的,而瑞典这一数据的比率最低,仅为1.4%。

日本信用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日本信用卡、借记卡和电子货币在交易中使用比例不到20%。由于现金的广泛使用,人们没有改变这一现状的动力。

对比中国,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我国从2015年开始,非现金支付占整个支付系统的比例高达70%;2016年,中国非现金支付总计1251亿笔,支付金额约3687万亿元。

另外,日本政府对抑制假币流通、纸币的环保干净等方面的左右大大提升日本人民使用现金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早在2016年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将推行负利率政策,这样也导致老百姓如果将收入存在银行将面临贬值的风险,持有现金则可以通过消费和流通增加抵御贬值的可能。

第五,缺少独一无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时支付费率居高不下。

在中国,第三方支付的高速发展十分依赖大平台之间的竞争,竞争直接推动了争抢用户的消费补贴、场景覆盖的体系的形成。

在日本,除了银行推出了自己的支付体系,类似交通卡、信用卡等各种卡都能在不同的地方产生支付的作用,其中交通卡等预付款基本与用户的账户绑定能完成直接充值消费的作用。

各种预付卡、信用卡、运营商的支付功能等都缺少对市场形成统一的手段, 除了政策影响外,例如反垄断的法律规定,更没有创业公司敢踏足其中。

另外, 在支付费率上,类似Yahoo money、line pay等第三方工具在收单的时候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费率达到了3-4%,这也直接吞噬了很多零售商店的利润。

国内,支付宝平台除了电商平台、线下场景的覆盖,0.1%的取现手续费、1%的信用卡手续费较日本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产生了支付宝,不知道会不会给日本互联网创业公司提供新的思路。

第六,新技术能否改变日本人现金支付的习惯。

今年年初,日本经济产业省(以下称经产省)在研讨会上提出了争取让日本人80%的购物使用“无现金支付”的目标。

无现金支付为什么在日本有推广的基础,首要条件是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目前日本人口总数为1.27亿,其中25%,也就是四分之一以上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岁以上人口已上升到全国总人口的12.5%。

无现金支付能释放大量的老龄化的服务人口。

如果说传统的扫码支付、NFC支付在日本没有推行起来有现金至上、安全担心的影响,那么人脸识别、指纹支付这样的新科技似乎可以增加用户支付的信赖程度。

支付宝早已在多个场景下推广这些新科技带来的支付新体验,而类似无人便利店这样的模式,支付环节就更为重要,如果日本的近6万家的便利店能接入无人概念,同时仰仗新技术带来的支付尝试,难道不是很好的无现金支付的尝试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