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性消费时代来临,美团闪购如何竞合29万亿级市场?

刘旷
关注

即时性消费时代来临,美团闪购如何竞合29万亿级市场?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线下零售额为294512.4亿元,占全年零售市场规模的80.41%。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1751亿元,占全年零售市场规模的19.59%。进入2018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18亿元,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40810亿元,份额占比22.67%。

可以看出,尽管受新零售概念的刺激,国内网络零售和实体零售双增长,但线下零售市场份额依然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这说明,实体零售有网络零售所不可取代的便捷性优势,正是这种消费的“即时性”需求,让实体零售牢牢霸占着消费市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创新技术的升级,线上消费的配送效率已经变得越来越高,线上消费效率正在向“即时性”消费迫近。由此我们看到了线上零售攻破这道即时消费防线的可能性。

7月18日,美团点评举办了“以快破局·助力零售升级”2018美团闪购发布会,正式上线了美团闪购业务。美团闪购的快零售模式将深入挖掘80%的新市场,特别是持续增长中的即时性购买需求。

消费升级催热即时性消费需求

在用户的个人消费板块中,有一部分是内在需求驱动,对商品进行广泛搜索和仔细评估后做出的计划性购买消费。而还有更多碎片化的消费都是即时性的,比如路上口渴购买饮料、上班时对交通服务的购买等等。

随着近年来用户消费能力的提升,即时消费需求一直在膨胀。例如最典型的“急忙宅”人群。诸如遇上灯泡坏了这种衰事,加班成常态没时间买菜做饭的忙碌状态,抑或是熬夜看球手边少了炸鸡啤酒,都是促使“急忙宅”用户成为即时消费忠实粉丝的驱动力。不仅如此,诸多现象表明,即时消费将成为生活新趋势。

其一,以美团闪购的实际订单分布来看,住宅区、写字楼和酒店是美团闪购业务开展的三大主要场景,其中,在住宅区下单的用户占比更是远远超出了其他地区。再结合订单时间分布来看,美团闪购订单每日峰值基本都在晚上8点,正是上班族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归家时期。住宅区的订单高企与晚上8点的峰值相吻合,印证了“急忙宅”人群离不开即时消费。

其二,如今,我国城镇化人口数量已经高达8.1亿,且人口城镇化趋势依然在不断扩大。国内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也多达156个,这意味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比例将进一步攀升。在此背景下,有非常多的城镇居民将加入“急忙宅”的行列,他们更是即时消费的核心用户群体。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即时性消费需求要远大于计划性购买需求。

其三,消费升级催化了即时消费需求的膨胀。众所周知,从传统零售业态发展到电商,再到新零售,零售商业模式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用户诉求更不可能再倒退回去。习惯了一小时送达的消费者,将很难接受更长的配送时间。因此,消费升级就意味着用户的即时消费诉求也将越来越强烈,即便是计划性消费行为,也会被要求尽快达成。

总的来说,城镇化人口扩容,“急忙宅”群体壮大,伴随着消费升级,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出快节奏的状态,在多因素作用下,即时性消费必将会成为主流消费趋势,高效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也将成为一项基本的业务能力。

正是因为面对“急忙宅”人群无处安置的即时性消费需求,美团推出了闪购业务,以更创新的快零售模式来解决即时性需求无法被充分满足的痛点。事实证明,美团闪购的选择是正确的,以用户即时性需求为核心展开的闪购业务迅速获得了市场的回响。

厚积薄发,美团闪购平地一声雷

近年来,随着线上零售业的发展,仓储与物流产业的成熟,网上零售服务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即时消费需求了。然而从实体零售一直保持的高占比来看,网上零售在即时消费市场的渗透还远远不够。大多数即时消费需求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美团闪购的上线对即时性消费市场做了一个重要的补充。

据了解,目前美团闪购已经覆盖了全国2500个市县,全国有53万骑手为闪购业务待命,24小时无间断提供配送服务。这个上线不久,涵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的闪购平台,已经可以满足30分钟配送上门的即时性消费需求。而这样的成果主要得益于两方面:

在一方面,美团闪购的高水准、高效率服务离不开美团母体资源的支撑。一来,美团闪购一经诞生,迅速对接了美团点评在全国范围内的零售商户,丰富的SKU为闪购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二来,3.1亿美团交易用户成功为美团闪购导流,在这个流量越来越稀缺、珍贵,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时代,美团闪购一出生就含着流量这把金钥匙,迅速实现了规模经济递增效应;三来,美团多年深耕团购和外卖业务,成熟的位置导航、订单调配以及短程配送服务,让美团闪购也直接具备了30分钟配送的能力。

继新零售这种创新零售形态之后,美团闪购俨然又带动了一种更为不同的零售模式——快零售模式。围绕即时性消费需求的用户展开,效率成为美团闪购的代名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