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摩拜正式宣布实行全国免押金服务,约2亿摩拜用户可以享受服务。这消息的公布也预示着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骑车时代即将走向终端。同摩拜单车不一样的是,ofo则宣布取消信用免押金的活动,仅保留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座城市。摩拜单车与ofo在免押金骑行上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似乎在告诉我们共享单车市场的用户和市场份额的战役并未结束。一场共享单车行业全新的竞争赛场已经拉开帷幕。
不难看出,共享单车在近两年的铺张后其实混战正酣,城市占有率不一,单车本身的使用感不同,用户对此的观感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禁要想:在这场硝烟四起的共享单车竞争赛场,站在场上的参赛者们怎样才能走到最后,是逆风翻盘,还是向阳而生?
免押金:盈利模式与资金链存在考验
2016年,在全国鼓励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共享单车这一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不过由于共享单车属于新欣的行业,没有前例可以借鉴参考,共享单车行业仍挣扎在盈利的边缘。
共享单车的押金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的选择。要使用共享单车,用户必须先缴纳199~299元不等的押金才能使用共享单车,然后依据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间段不等来收取费用。
按理说,共享单车平台将具有一定价值的单车交给用户使用,同时收取适量的抵押金也无可厚非,况且这笔钱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还是可以退还的。然而现实却是,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竞争的激烈化,一些实力不强、运营不善的单车平台先后出现了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甚至无力支撑、难以为继的状况。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部分共享单车行业因没有及时退还用户的押金投诉占去年消费者投诉的首位。以酷骑单车为例:关于退押金一事,仅针对酷骑单车的投诉就超过21万次,涉及金额10亿多元。所以,免押金的呼声在用户中呼声很高。
7月5日,摩拜宣布全国无条件免押金骑行,跟哈罗单车、ofo依赖芝麻信用分有条件免押金不同,新用户扫描车身二维码,便可轻松骑行,已缴纳押金的老用户可随时申请退押金。摩拜的无门槛免押金,不仅会引发其他企业的跟进与效仿,还预示着共享单车行业已进入以提供更优质服务为特征的“下半场”。但这对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无疑是赶鸭子上架。
共享单车的免押金服务将会使用户可能大量挤兑押金,造成企业现金流负担加重。对于单车存量小,押金总额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可能并不会伤筋动骨,但对于ofo等共享单车以来押金骑行模式已经在资金池积累了巨额的流动资金。如果不顺应免押金潮流,用户会大量流失;但跟摩拜一样推出无门槛免押金服务,背后没有强大的资金的支持,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将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在共享单车行业,免押金服务的推出,虽然可以有效地吸纳新用户,降低拉新成本,但也很有可能会导致用户骑行活跃度降低,骑行次数下滑。用户不再需要缴纳押金就可以使用共享单车,也会意味着企业将会支付巨大的成本,如投放车辆、维修车辆、市场推广等。运营成本在免押金服务推出后将会不断增加,这对于企业来说算不上一个高明的决策。
免押金门槛背后,离下半场打响的战争还有多久
免押金服务在吹皱共享单车这池春水后,迎面而来的挑战也不少。
首先,城市垃圾问题仍待解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虽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铺张开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庞大但用户本身的质素不一,出于车辆属于“共享”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竞争行业的利益,所以在城市中,各大共享单车的报废车辆不在少数。
2017年9月19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共享单车新政配套文件,明确了共享自行车投放使用的期限应当三年更新或报废。而上海也发布类似规定,明确三年报废。至2015年投入使用的共享单车都将在今年迎来三年车辆报废,而关于车辆报废后的回首问题则是立在企业头上悬而未决的利刃。
其次,运营成本的增加,使得共享单车行业不得不放缓脚步。交通部联合多部委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政府要求,共享单行业需要利用车辆卫星定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对自身所属车辆的经营管理。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企业本身的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无论电子围栏还是卫星定位,所与之相对应的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成本也会大幅提升。这对于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可谈不上友好。
当然,共享单车行业不仅仅因上述原因而被限制发展,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政府政策的影响等原因也是共享单车行业被限制发展步伐的个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