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17点52分,全国已确诊新型肺炎病例42732人,疑是病例21675人,治愈病例4158,死亡病例1017人。
在这一串数字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同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发展方向及机遇,在冠状病毒这把双刃剑下,督促着国内产业走向新的发展。
然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并非单一的技术,更多的是多技术的融合。
为此,OFweek物联网编辑采访了众多企业,从而分别就物联网短期及长期发展做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分析。
短期趋势
由于疫情的瞬间爆发,并没有任何征兆,导致部分物品急需“上岗”使用,在这一环境下,大量“冷门”物联网硬件不断匆忙上线,而首当其冲的则是热成像摄像机。
1、热成像摄像头:缺货,等排期
与其他设备不同,热成像摄像头通常是由安防企业研发和生产,主要用于电站、森林等特殊环境。由于其需求量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不会存货太多,这也导致目前大量区域缺货。
据OFweek维科网编辑了解,作为全球安防第一的海康威视,其热成像摄像头也处于“无货”状态——“存货都捐给疫区了。”海康威视内部人员说道,“建议你还是联系当地分公司,现在谁都没办法。”除此之外,OFweek维科网编辑在联系其他相关企业时,得到的答复大多数是“热成像摄像头目前缺货,现在只能等待”。
而目前市场对这一设备的需求量极大——医院、物业、基层社区等工作人员均需要这些设备,对每一个用户进行体温监测。
然而,这一需求并非长期需求,据相关企业提出的需求名单中,大部分需要中均标明“租赁为主”,且时间全部集中在3-5月份。
2、远程医疗:医疗资源平衡的利器
由于疫情导致的各类问题,大部分医疗人员并不能直接参与到现场救援,这使得医疗资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远程医疗则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本次疫情中,华为为火神山医院提供了首个远程会诊平台,从而让北京的专家可以与火神山医院的医生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这一方式能让火神山的医务工作者快速解决问题,也因减少差旅而避免了专家、医务工作者的感染风险。
除此之外,在to C端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对较为明显的症状及病情进行解答,这一方式有效降低用户受病毒感染的风险。
远程医疗的提供商通常是两种类型企业:互联网与视频监控企业。
互联网企业:主要是提供软件支持,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连接,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不同数量的人员进行实时互动,但由于受限于网络及硬件问题,通常会出现数据包丢失问题,实际体验相对较差。适用于对会议质量要求不高,且需随时开会的群体。
视频监控企业:这类企业能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硬件方面,通常能提供超高清画质,目前最高能提供8K视频的交互方式。在视频交互过程中,能根据网络进行画质调节,且在视频过程中,实现1:1的比例进行远程会议。这类远程视频的丢包率较低,且会进行相关保密处理,避免视频内容外泄。
3、电商&物流:哥俩好
在本次疫情中,电商成为人们购物的首要选择,而伴随电商的还有物流业的发展。“电商与物流会更紧密结合,安检要求从随身物检到人体识别、体况检测的提升、推动生活出行智能AI识别分析、支付、信任体系融入传统行业发展。”云事通总经理龙寿金说道。
随着疫情的发展,电商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针对医药产业的电商,访问量在近期不断得到突增,同时,基于购物的电商平台也得到大量的增长。而与电商同时得到高速发展的还有物流产业——非长途物流,而是近距离配送服务。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增长并非是长久的增长——由于疫情导致的用户无法外出,从而导致近段时间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