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思维破解运营难题?
尽管两轮出行的用户需求量大,但因为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很多人对共享电单车的商业模式和营收状况仍抱有质疑。
艾瑞咨询出行行业分析师表示,电单车前期投入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资本,重运营对许多公司来说也意味着挑战,再加上多地政府对车辆投放多有约束,这些痛点都给共享电单车的健康成长带来不确定风险。
以运维为例,参考共享单车,据行业推算,ofo小黄车每月运营成本至少4亿元以上,一年下来在50亿元左右;美团IPO时也披露过摩拜的财务数据,收购该月的27天里,摩拜获得了1.47亿元收入,而运营开支为1.58亿元。
共享电单车的运维也是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无桩模式下,一方面,换电需要人工定时操作,这极大地增加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随地借还很容易导致乱停乱放、车辆堆积,同样也给运维增加了难度和政策风险。我们看到,去年因为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现象,不少地方政府频频约谈哈啰、街兔、摩拜等企业。
相比共享单车利用高速扩张掩盖运营难题,共享电单车参与者因为没有扩张压力,反而有了更多的精力,付诸于技术去解决难题。
比如,小遛共享新投入使用的90°停车智控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
90°停车智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用户用完车后,需要将车辆放置在规定的停车点并垂直马路牙子(路缘石)进行摆放后,才允许还车、结束计费,如果将车辆随意摆放,将无法还车成功。
这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大数据对所有电子围栏、地图数据信息和用户日常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接着通过“单车大脑”—智能中控系统配置的相关智能模块,实时监测车辆地磁角度,并进行上报。只要停车角度与要求的角度相吻合,便可成功还车。
如果说,电子围栏有效约束了用户四处停放的习惯,那90°停车智控技术和电子围栏的结合,将从根本上解决电单车乱停乱放的行业难题。
这对整个共享出行行业来讲也是一个关键性突破。不仅能让共享车辆停放自此摆脱妨碍交通、影响市容的帽子,降低行业遭受的政策风险,为企业进入新市场铺平道路,而且规范化的停车也将帮助运维人员减少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进而缩减运营成本。
因此,这一技术一旦大规模普及,无疑推动共享电单车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
稳健开进下沉市场
政策因素决定了共享电单车的主战场在低线城市。
2019年3月,《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出台,共享电动车清理标准变成了以是否符合新国标为前提。新国标在淘汰了大量不合格企业和占据原市场近九成的超标电动车后,为低线城市留下了巨大的用户需求,而共享电单车或许会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对共享电单车频频表现出排斥,他们认为共享电单车有车速过快、电池充电不安全等潜在危险。
所以,两方作用下,进入下沉市场成了共享电单车企业的普遍需求。
小遛共享自然也是,据悉,小遛计划2020年投放车辆达到47万辆,覆盖用户5000万、城市160个,实现营收15亿元。不过不比哈啰、街兔等背后有巨头支持的头部玩家财大气粗,小遛共享的优势在于差异化的服务定位和稳扎稳打的步伐。
正如首席运营官陈恩杰所说,“在快和稳中,我选择稳,开一座城,稳一座城”。
2016年末,出行市场因为摩拜和ofo的烧钱补贴而激战正酣,共享模式也由此催生出众多新事物,这其中便包括同样满足短途出行需求的共享电单车。
但是,当时资本的重头戏在共享单车上,共享电单车创业更像是这场共享经济浪潮的潜行者。不过或许也是因为市场境遇的不同,共享电单车的从业者们更注重回归生意的本质—产品及服务,在这点上,小遛共享有着清晰的认知,其定位是以高端电单车为核心产品,以连锁经营的方式运营的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这么说?纵观宁波的小遛电单车,很多人经常看见小遛的运维人员在路边仔细擦拭每一辆电单车,从摆放到擦拭、维护和修理换电,因为对细节的专注和把控,小遛电单车的使用体验在众多当地居民心中有口皆碑。而这种工作标准也延续到小遛的其它投放城市中。
在杭州,一位记者调查了7个共享电单车品牌,在莫干山路忠义坊附近,他碰到了小遛电单车的运维人员,据其介绍,公司要求每辆车每天都要检查更换电瓶、擦拭车子保持整洁。
仅从运维的规范化,我们可以看出小遛共享对于市场扩张的态度:“客户觉得我们的车很新颖,我们维护又到位,我们挣了钱后又去买车,规模自然就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这和共享单车当年扩张的态度截然不同,但稳扎稳打显然更适宜目前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路径。
其实,这也是巨头进军下沉市场的主基调,随着哈啰、芒果等共享电单车悄然入驻到三、四线城市,新的竞争将更加考验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精细化运营。
疫情唤醒了共享出行的需求,但路还要一步步慢慢走,大戏已然拉开帷幕。
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