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方面,套用此前小米王川评价乐视时的一段话:
"乐视之前做得还算成功,主要原因是它们抓住了一个空子,这个空子就是之前产业链各方没有合作起来。你想,乐视做内容,绝对不会比华纳、华谊、光线强;乐视网作为视频网站,跟爱奇艺和优酷土豆差的还不少;乐视电视跟小米电视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那小米在家庭IOT各个环节是否对各链条垂直对手实现降维打击了呢?恐怕没有,而且技术上出现类似IOS当初的领先优势也太难了些。
因此,互联网江湖团队(VIPIT1)认为在不对技术妄自猜测的情况下,小米家庭IOT形态未来或许是两种走向;
一是小米看似可能会有些封闭的生态模式,实际上应该还是计划积极对外合作和开放。只不过难点在于如何让自己在硬件厂商面前显得更加中立才行。
二是拿出价格掌控强的闭环优势,充当价格屠夫,发挥性价比传统,以价格赢市场。毕竟花更少的钱用有品质的产品,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两种路径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现在看来,或许前者可能更适合一些。
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规避风险因素,自己去做、去投资,恐怕力有所不逮;
另一方面,家庭IOT与整个物联网版图相比也只是一块重要点的拼图罢了。
做家庭硬件实现闭环容易,但走出去后,与智慧城市、车联网等概念结合可能又是新的玩法。例如将一些可穿戴设备与医院等医疗机构数据库相联系等。家庭IOT不可能独立于大的智慧生态之外,所以开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产业必然,这或许也是BAT、华为荣耀发展策略背后的思考。
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曾说过:好公司要追求垄断,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
当然了,追求垄断与竞争本身具有两面性。从苹果、索尼、Sun,再到现在小米打造处的生态架构,科技公司对软硬一体化的追求似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很多时候由于盘子太大了,不是一两家公司就吃得下。在技术无法确立绝对领先的情况下,其实没必要过于追求自身生态链的尽善尽美。
都想成为下一个苹果?但说真的,也许苹果自己也创造不出下一个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