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防产业的发展,在2016年开始,传统安防企业开始“不务正业”——安防不再是监控人与车,同时还大量应用在对“物”的监控。
而这些并非是2016年才开始,在2016年之前,部分安防企业已经在视频监控中添加了对物体的监控,但前期更多偏向于“试水”——在实际应用中,该功能的准确极低,部分用户在使用后表示并不准确。
但随着AI技术的成熟应用,从2016年开始,安防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始细分。与此同时,外部企业开始进入安防领域——与其他行业相比,安防产业早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且国家在之后几年大力推动“雪亮工程”等基于安防产业的建设项目,这一市场需求极大。
而后入者不乏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企业,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的发展方向并不相同,但最终目的却是一样——打破现有信息孤岛,建立全新的服务方式,让万物进行互联互通。
那么在发展方面,他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传统安防企业:立足安防,进入物联网
对于传统安防企业来说,不得不说海康、大华等企业,作为安防产业的老一辈,海康与大华不仅仅是安防产业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安防的见证者。
与现有初创企业一样,数十年前的海康、大华也是基于安防产业中的某一项技术发家,但他们是做基于后端的板卡。在随后的发展中,海康大华改变了以往的产业链,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市场流程。
而在2019年,海康、大华的现有发展模式并不符合未来趋势,为此把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方案提供商。
对于他们来说,局限于安防,除了多年来在安防产业的发展,早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外,最为核心的是,多年来的产品及工程布局,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数据,为平台提供大量数据。
如果要拓展到其他产业,除了较大的风险外,同时还要面对其他巨头的“围攻”。
AI企业的发展相对简单很多——基于算法的准确性,从而提供算法上的支持。
而他们选择安防,最主要的是其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足够大——图麟科技联合创始人张勋在2018接受OFweek维科网编辑采访时说道:“安防这一市场足够大,大的以至于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在里面盈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专注于安防的AI企业也与传统安防企业走向了相同的道路,但略为不同的是,他们在更偏重于对AI算法的准确度和多样性——除了对人和车辆外,还有其他方面,例如饲养等方面。
如果一定要指出他们的不同,那么就是传统企业看重的是“实用”,AI企业看重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