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利益
对于商超而言,目前的服务机器人还未达到“智能”的要求,用“弱智”形容并不过分,但为何又允许机器人入驻?
华润置地某副经理直接了当的说道:“企业给钱,一台机器人能提供几百元每月的服务费。”据该负责人透漏,机器人提供商通常会提供上百、上千台机器人放置在商超中,一个月将为商超提供近十万的服务费,而这些机器人并不需要他们维护——他们也无法维护。
在利润的推动下,商超默许机器人在商超的固定位置,为用户提供有限的服务。
而对机器人提供商来说,其不仅仅是品牌的宣传,同时还涉及“测试”,简单点说,就是在宣传品牌的同时,还收集用户数据——除了收集视频数据外,还收集用户的数据。
在品牌宣传方便,一旦服务机器人入驻某大型商超后,企业将大势宣传自己的服务机器人被某品牌采用,并作为案例进行公布,提升自己的估值。而在数据收集方面,机器人会对过往人员的行为动作、用户询问等数据进行一一分析,从而从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些代价就是每个月高昂的费用支出。对于机器人提供商来说,他们入驻商超通常需要支付费用主要如下:
1、场地使用费:由于占地面积小,通常按机器人整体数据占用面积计算;
2、网络费用:按数据传输占用带宽计算;
3、其他服务费:如保养、维护、应用反馈等。
某商超内部管理人员调侃道:“不管他们能做什么,只要他们愿意为这些设备买单,并且不做违法的事情,我们都不会禁止,没有谁会与钱过不去。”
写在最后:莫让“智能”变成“智障”
对于服务机器人而言,其也必须进行针对性优化——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场合提供不同设计的机器人,而不是基于一个机器人解决方案应用到所有机器人之中。
与此同时,部分方案也可作为替代,例如地线、感应器等设备,从而对机器人的路程进行规划性设计。
对于服务机器人来说,它并不是扫地机,而是拟人机器人,其必须具备三维立体的感知,才能真正做到拟人。
如果服务机器人无法做到三维立体化的视觉,并对周围人与物进行感知,那么强悍的大脑,也得变成“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