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上市之后,能在巨头环伺的格局中讲出多少故事?

紫金财经
关注

嘀嗒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嘀嗒出行寻求上市,是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之举,而作为主打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的出行垂直平台,其轻资产模式有利有弊,在未来的扩张中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壁垒。

1、轻资产的利弊

现在看来,嘀嗒实现盈利,其高变现率是建立在轻资产的模式上的,这一方面能让平台以较低的经营成本运转,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嘀嗒对核心资源的掌控能力,在后续的规模扩张和竞争中处于劣势。

嘀嗒的业务比较简单,核心业务是顺风车,网约出租车处于起步阶段,此外还有一些广告与其他服务收入。嘀嗒主要的变现方式是收取信息服务费,这是其轻资产的核心。即嘀嗒本身不拥有车辆,只是通过匹配双方的需求信息获得中介费。这种模式风险小,好调头。

从本质上来说,嘀嗒的主要业务是信息撮合,促成顺风车主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凑合,并收取服务费。而出租车业务,目前在试点城市,主要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来变现。

嘀嗒能够快速崛起,得益于这种两头撮合,中间挣手续费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掮客。掮客自古有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投入的沉默成本不高,却可以撬动双方交易,盈利的难度相比滴滴,要更为容易。而轻资产也有弊端,你只能撮合,而不管是车主,还是用户,供给还是需求,并不受嘀嗒的掌控,随着嘀嗒的发展,这种矛盾会更加凸显出来。

2、安全问题

滴滴面临的安全问题,嘀嗒一个也别想跃过去。滴滴的名声差在顺风车的安全问题上,这不能说明嘀嗒的名声比滴滴好,只不过有滴滴挡在前面而已。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目前嘀嗒牵涉20宗被列为被告的未决诉讼,其中19宗涉及人身伤害、与汽车事故有关的财产损失,私家车主与乘客有关于索偿总额约为590万元的顺风车出行纠纷,1宗涉及顺风车乘客有关于索偿总额少于1400元的车费付款纠纷。

顺风车作为嘀嗒的核心业务,其安全问题一直不容忽视,滴滴出行此前的安全事件就是前车之鉴。而滴滴一直不用顺风车的名头,围绕顺风车,不断的细分市场、细分用户的推出相关业务。

这说明滴滴对于顺风车这块肥肉,是不会放弃的,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滴滴已经解决安全问题,现在最大的难点是让用户相信安全已经没有问题,同时让监管层相信滴滴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3、合规问题

2016年,国务院颁发的指导意见只是将顺风车与网约车从定义上区分开来,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与后续监管动向。目前各地监管机构颁布的顺风车运营规定,具体细则不同,执行规则不同,合规条件也不同。

所有的法律法规适用于网约车服务,对于顺风车业务尚无完整全面的法律法规。随着监管部门对于顺风车的监管逐步重视,嘀嗒将面临巨大的合规问题和成本支出。例如,因为缺乏适用于网约车服务的相关执照,嘀嗒顺风车累计被行政罚款77宗,总计缴纳了207万罚款。

虽然罚了款,但顺风车业务能否持续的运营,还是要看监管机构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2019年,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多次联合约谈网约车平台,要求堵住安全风险隐患,严格规范顺风车。因此,在顺风车上心存侥幸,必然会将自己推到危险的境地。

4、行业巨头的竞争

在共享出行的市场中,跃跃欲试的玩家很多,其中并不缺乏巨头。

首先,滴滴在经过了沉寂之后,为了夺回更多的份额,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动作来抢占市场。今年年初,滴滴创始人程维提出了“0188”战略,即将安全作为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三年里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的出行渗透率达到8%;全球服务用户MAU突破8亿。滴滴在该策略下,一口气在细分市场推出青菜拼车、特惠快车、快的新出租和针对下沉市场的花小猪打车。

其次,阿里也早已入场。早在2017年,高德就推出了聚合打车模式,其打造的出行平台“高德易行”接入了滴滴、神州专车、首约汽车等第三方网约车。另外哈啰出行,对于顺风车市场也在布局。

第三,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美团,不会错过出行市场这一环。美团在经过了直营模式的试水之后,同样转身做起了聚合模式接入了众多第三方网约车。根据美团官方给的数据,目前美团打车已经覆盖近42个城市。

以上,不管是轻资产问题、还是安全、合规、巨头加入战局等问题,即便嘀嗒顺利上市,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未来的嘀嗒机会很多,挑战也很多。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