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约谈、暂缓上市,一文了解蚂蚁集团经历了什么

镭射财经
关注

估值超3万亿元、“A+H”两地上市、全球史上最大规模IPO......最近,蚂蚁集团将于11月5日上市的消息,无疑最具关注。

从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到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再到11月3日上交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蚂蚁集团宣布暂缓A+H上市计划,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再度搁浅。

01

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

11月3日,上交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称“近日,发生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你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决定显示,上交所根据相关规定,并征询保荐机构的意见,决定蚂蚁集团暂缓上市。蚂蚁集团应当依照规定作出公告,说明重大事项相关情况以及将暂缓上市。

当晚,蚂蚁集团在上交所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暂缓上市公告》,并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同时进行的H股与联交所主板上市亦暂缓。

蚂蚁集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投资者》,强调“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会让蚂蚁集团经得起考验和信任”。

最大的变量,无疑是11月2日公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小贷公司经营范围、联合贷款等四方面内容。

一是厘清了小贷公司经营范围。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二是对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联合贷款作出限制。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三是提高了网络小额贷款资本金门槛。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四是将小贷公司融资杠杆上限统一为5倍。小贷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对于98%信贷余额均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际进行贷款发放,或已经完成证券化的蚂蚁集团来说,其控股小贷公司直接出资的贷款占公司平台促成贷款的比例较低。

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通过旗下小贷公司蚂蚁商诚与蚂蚁小微来发放一小部分的贷款,其中的绝大部分被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让给银行及其他持牌金融机构为主的投资者。

根据企查查,蚂蚁集团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注册地均为重庆市,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

根据金融监管研究院的分析,蚂蚁小贷现实中联合贷款自己出资比例大约是1%-2%,所以才能够通过360亿表内贷款驱动1.8万亿联合贷款。如果将蚂蚁出资比例提高到30%,意味着同样驱动1.8万亿联合贷款,需要至少5400亿元表内贷款,外加1700亿元ABS。这就意味着总计需要通过蚂蚁小贷放款7100亿。而根据表内贷款最多5倍杠杆的原则,蚂蚁小贷资本金需要扩充到1400亿元的规模。

金融监管研究院预计,蚂蚁小贷最终杠杆率可能会控制在10-12倍,正好是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信用风险杠杆的水平。也和其正在申请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杠杆率持平。

02

正式上市前的11天

而在《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前9天,马云刚刚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提到,昨天晚上在上海确定了蚂蚁集团的定价,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融资定价,也是五年来第一次在纽约城外完成如此大体量的定价。

同样在这场峰会上,马云金句迭出:“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在金融数字化方面”,“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风险,是缺乏系统的风险”,“今天不能因为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给否定了”,“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

“过去16年,蚂蚁金服一直围绕着绿色、可持续和普惠发展”,马云表示,如果绿色、可持续和普惠、包容的金融是错误的话,我们将会一错再错、一错到底。

10月27日,《证券时报》发布《把金融监管对立化有失公允》一文,指出简单地把监管对立化,甚至抱怨监管的硬约束在根本上阻滞了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于逻辑、于现实都很难讲得通,且显失公允。

该文表示,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来自外部的监管和约束,不会有本质性地放松,而且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监管将更有效率。只有在有效监管的框架内,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可能,才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作,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11月1日,《金融时报》发布《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一文。文章指出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产品和业务边界模糊、信息技术可控性稳定性风险、数据泄露与侵权风险、系统性风险。

文章认为,若大型互联网企业大量开展金融业务,但却宣称自己是科技公司,不仅是逃避监管,更容易无序扩张,造成风险隐患,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保护。建议通过立法、制定补充细则等手段,延伸和扩充现有监管法规体系。

11月3日,《经济日报》发表《金融科技不能“单兵突进”》一文,指出无论是过去要蹭互联网金融热点改名的A股上市公司,还是近期要蹭数字科技改名的少数金融公司,都应停止对热门新概念的盲目崇拜,静下心来认清自身业务本质,扎扎实实做强主业,认真思考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的关系。

当天,蚂蚁集团宣布暂缓上市。

据腾讯新闻《一线》通过蚂蚁集团相关人士获悉,11月3日晚间,蚂蚁集团执行董事长井贤栋当晚连夜召集集团内部中高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提及到“暂缓”之后,保守估计蚂蚁重新上市的时间要被推迟半年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随着其成长为3万亿元规模的中国第一金融科技企业,业界颇为关心其何时将启动上市计划。

据《电商报》报道,早在2014年10月,阿里将旗下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阿里小贷、网商银行等业务整合为一体,并更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时,市场上便传出消息称,蚂蚁金服已经在为上市做准备工作。

从2014年更名开始,蚂蚁金服上市传闻不断。2016年,蚂蚁金服完成B轮45亿美元融资,估值约600亿美元。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蚂蚁金服上市一事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未来一定会上市,内地和海外市场都是不错的选择。

2018年3月,有媒体指出,从多个核心信源获知,蚂蚁金服已经启动Pre-IPO轮融资,融资完成后,市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蚂蚁金服回应:没有上市时间表,对市场传言不做评论。

2019年3月,针对有媒体报道蚂蚁金服正在筹备科创板,蚂蚁金服回应称,一直在密切关注。目前,没有上市时间表。

今年1月,据腾讯新闻《一线》报道,蚂蚁金服计划A+H两地同时上市,其上市团队已于近日开始在港接触部分机构投资人。中金以及瑞信实际为其提供上市前期的服务有一段时间了,并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直到今年7月,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外界视为上市前的最后准备。

7月20日,上市传闻尘埃落定。蚂蚁集团宣布,将启动在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从8月24日正式提交IPO招股说明书,到9月18日正式过会,蚂蚁集团科创板审核仅25天。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