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小米集团官宣雷老板亲自操刀造车,先期直接100亿,简单粗暴地向外界传达了小米造车的决心。
纵观近几年,汽车行业可谓风起云涌,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智能汽车更是进展迅速,最早有乐视贾老板“因为造车窒息”,后有苹果、百度纷纷入局,小鹏、蔚来一度被视为国产智能汽车之光,国外有特斯拉在疫情下逆流而上,横扫国际与国内市场;面对众多搅局者,传统车企坐不住了,转型的转型,上新的上新,一时间,汽车行业好不热闹!
入局造车为哪般?
为什么科技企业不约而同入局汽车行业?
科技企业入局造车,表面上看,行业跨度很大,在以前很难想象工业制造基础薄弱的科技企业会入局重资产的企业领域,但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众多科技企业入局造车,是其产品生态布局落地延伸的必然选择。
拿小米来说,小米的手机跟智能家居销量足够,用户数量也很庞大,而小米在AIoT的布局由来已久,在生活场景与个人移动场景布局完成后,出行成为了小米现有产品体系覆盖不到的盲区,而小米在AIoT的野心很大,自然不会任由这一领域继续空白。
对比同为手机厂商的苹果也是一样,手机设备卖到现在,只要核心的技术与功能不出现变革性的更迭,那目前的设备铺设量在市场的平衡下,已经到了瓶颈,无法继续增量,那只能通过更广的覆盖领域来进一步巩固市场与充分发掘用户价值。
AIoT落地汽车行业还有多远?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由于动力技术与操控系统的变革,相对开放的创新环境让智能科技得以落地应用,新能源汽车对AIoT技术更具兼容性,这也让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科技企业AIoT落地的最终选择。
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到现在,是否已经具备了AIoT落地的全部条件?
显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并不具备这种条件,这是个新生领域,许多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尚未形成完备成熟的体系,行业内也没有达成共识。
不仅如此,据相关报道称,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产品指标注水还甩锅客户”“企业还没卖一辆车市值就几千亿”等问题逐渐凸显,“虚假宣传”“虚火过旺”已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隐忧。
指标注水尚属于软件问题,还有修正空间,但硬件的缺失却是最为致命的影响,在上周,由于核心芯片断供,蔚来汽车发布公告表示合肥工厂从3月29日起,停产5个工作日。此前曾有业内人士预测,汽车领域芯片短缺在今年二季度将会更加严重,预计到今年三季度才有望开始缓解。
短期来看,汽车芯片的短缺,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无法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中长期来看,这是汽车产业链的“卡脖子”问题,芯片短缺对国内车企的产能带来了直接影响。2021年前两个月,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国内车企的产能减产5%-8%
软件方面,性能指标有水分,硬件方面,受核心芯片影响较大;新能源智能汽车在软硬件均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于AIoT在汽车行业的布局落地,依旧任重而道远。